本次展览是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开馆迄今的第一场摄影展,共展出21位摄影师的120张作品,其中既有西方人也有中国本土的摄影师。作品主题包括人物肖像、风物景观、市井生活、城市和建筑等,综合反映19世纪下半叶的中国社会风貌。
19世纪下半叶的晚清,衰败腐朽与求强图变并存,发明不久的摄影技术正好在此时进入中国,开始用全新的方式记录那个矛盾复杂的时代。摄影术开创了一种更加民主的史记形式,为后来的学者研究和总结奠定了基础。
《广州天平街》,雅真照相馆,1870年代
摄影进入中国,首先形成科学对传统文化观念的冲击。西方摄影师们首先说服皇族和贵族接受摄影,然后进一步传播并影响商人和普通民众,最终推动摄影成为当下时尚。本次展出的作品中包括慈禧、恭亲王、李鸿章、裕禄等人的肖像。
《李鸿章》,梁时泰,约1870年
随着摄影术的流行,越来越多的西方摄影家来到中国,同时本土力量诸如香港的赖阿芳、天津的梁时泰以及众多商业摄影机构开始兴起。在东西方不同文化背景之下,他们秉持的美学观点或图像经验所导致的直觉,对图像的摄取有着重要的影响。
《澳门瀑布》,赖阿芳,约1860年
赖阿芳是最具影响力的中国早期摄影师之一,1859年他在香港开设了第一家华人照相馆,主要为外国游客拍摄照片作为纪念品。
摄影可以真实地还原历史,对于人类的自省具有积极的意义。透过这些作品,展览在呈现19世纪影像的同时,也旨在启发参观者进行反思,从而更积极地面对未来。
《圆明园养雀笼》,托马斯·查尔德,1870年代
《八达岭长城》,托马斯·查尔德,1870年代
《北京颐和园十七孔桥》,托马斯·查尔德,1870年代
© iDaily Media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