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sm top

「世相与映像」洛文希尔摄影收藏中的19世纪中国

排队时间  1分钟
135记录356想去

时间2018年11月27日 - 2019年3月31日
9:00 - 17:00 提前30分钟停止入馆 周一闭馆
2月4日至14日闭馆
展馆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园1号清华大学校内
展厅3层展厅
费用Free(需入馆门票)

本次展览是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开馆迄今的第一场摄影展,共展出21位摄影师的120张作品,其中既有西方人也有中国本土的摄影师。作品主题包括人物肖像、风物景观、市井生活、城市和建筑等,综合反映19世纪下半叶的中国社会风貌。

19世纪下半叶的晚清,衰败腐朽与求强图变并存,发明不久的摄影技术正好在此时进入中国,开始用全新的方式记录那个矛盾复杂的时代。摄影术开创了一种更加民主的史记形式,为后来的学者研究和总结奠定了基础。

《广州天平街》,雅真照相馆,1870年代



摄影进入中国,首先形成科学对传统文化观念的冲击。西方摄影师们首先说服皇族和贵族接受摄影,然后进一步传播并影响商人和普通民众,最终推动摄影成为当下时尚。本次展出的作品中包括慈禧、恭亲王、李鸿章、裕禄等人的肖像。

《李鸿章》,梁时泰,约1870年



随着摄影术的流行,越来越多的西方摄影家来到中国,同时本土力量诸如香港的赖阿芳、天津的梁时泰以及众多商业摄影机构开始兴起。在东西方不同文化背景之下,他们秉持的美学观点或图像经验所导致的直觉,对图像的摄取有着重要的影响。

《澳门瀑布》,赖阿芳,约1860年
赖阿芳是最具影响力的中国早期摄影师之一,1859年他在香港开设了第一家华人照相馆,主要为外国游客拍摄照片作为纪念品。



摄影可以真实地还原历史,对于人类的自省具有积极的意义。透过这些作品,展览在呈现19世纪影像的同时,也旨在启发参观者进行反思,从而更积极地面对未来。

《圆明园养雀笼》,托马斯·查尔德,1870年代



《八达岭长城》,托马斯·查尔德,1870年代



《北京颐和园十七孔桥》,托马斯·查尔德,1870年代


© iDaily Media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使用。

255张照片
41条评论
rabbilvrabbilv
主要看了人物篇章,从神态感觉那个时候的人比较木、比较迷茫,没有生命的能量。大概能体会那个时候社会经济的状态…………也算从一个侧面恶补了一下
chantal0116
这周末有一起去看展的小伙伴吗
ferb2015
布展得非常好,通过19世纪的摄影了解了中国太多了!不可思议!中外的几位摄影师们真了不起。墙上的解说也很精彩。 上海真潮啊。1870年就有现代的墙了。北方比起广州香港这种开放口岸的地方,还是粗旷一些。福建的地方也让人眼前一亮。
展馆里的其他展览
附近的展览
附近的展馆
© 2015 - 2025 iMuse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