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北宋时期编修的小说集合,一部汇聚了数百年来各种传奇、轶闻、神怪志异、稗史的庞大类书,其中蕴藏了何种在野的叙事能量?又如何在当代成为一把开启艺术家创作的钥匙,甚至带动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各种创作想象?
高士明、郭晓彦、张健伶三位学者将策动十位艺术家和写作的力量共同参与展览,通过「太平广记」集中呈现他们的解读。与此同时,更大的创新和挑战还在于,带领观众不止是被动的观看、而是更能动的参与,乃至成为积极的写作者中的一员,以富有行动性的姿态证明「在野的知识」所带来的具有普遍意义的共鸣。
《太平广记》是一部北宋时期编修的小说集合,为后代文学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极为丰富和宝贵的素材。此次展览以「太平广记」为展览标题,即是取其「在野的知识」概念。艺术家在此兼具观象者、占卜者、记述者等多重身份,呼应并挖掘着艺术本来就存在的叙事潜能;而作品之于社会现实和个人历史叙述的间隙中,正是一种「在野的知识」的存在。
作为一次反常规的展览,「太平广记」希望能够「活化」作品而非常规展示。因此渗透其中的写作行为,既是对展览深度的发掘也是策划手段上的创新。
贾勤、朱琺、恶鸟等多位「潜在写作」的汉语实践者将从布展阶段开始尝试在地书写,从而形成多层次的叙述空间,构成物化作品之外的另一种与自我叙述、批评甚至谣言和想象相关的实际存在。
平日里的这些「潜在写作者」们并不以写作为职业,文学研究、书写创造、另类出版只是他们的爱好。他们是潜伏在主流学术研究和大众出版之外的、真正习惯从在野的知识中生产力量的群体。
作为在地书写的具体呈现形式之一,一本虚构的《美术馆使用指南》将在空间、文学、和叙事关系的探索中,挖掘美术馆建筑中潜在的叙事能量。
© iDaily Media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