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展览共呈现中国美术馆收藏的39件素描作品,时间跨度从20世纪世纪初到本世纪,涵盖吴作人、潘玉良、常玉、刘开渠、李斛、靳尚谊等几代艺术名家的作品,展示素描艺术在中国的发展和变迁。
素描是用单色或简单颜色的工具描绘对象的轮廓、体积、结构、空间、光线、质感等基本造型要素的绘画方法,是绘画学习、创作的基础,亦可以作为独立的艺术表达方式。
素描起源于14世纪的欧洲,完善于文艺复兴时期。20世纪初期,西方素描由以徐悲鸿为代表的一代艺术教育家引进中国,对中国的美术教育及艺术审美产生影响,也为中国美术的现代化探索开辟新径。
新中国以来,造型教学与中国传统美术进一步紧密结合,形成了独特的素描教育理念,中国素描作品中的民族特色日益凸显。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美术新思潮的兴起,素描领域的探索走向多元,在观念、媒介、形式等方面皆有创新。
部分展品
《负水女》,吴作人,1944年
《乌鞘岭》,靳尚谊,1954年
《武汉长江大桥桥墩建设》,李斛,20世纪50年代
《血衣》,王式廓,1955年
《牦牛》,刘开渠,1961年
《半躺着的女人体》,潘玉良
《动物速写小鹿之二》,常玉
《南昌起义稿3》,莫朴,1956年
《毛主席在抗大》,刘文西,1977年
《女青年头像》,徐明华,1957年
© iDaily Media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