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sm top

二十世纪初中国古文献四大发现展

排队时间  0分钟
66记录55想去

时间2023年1月14日 - 4月2日 9:00 - 17:00
周一闭馆
1月21日至23日提前至16:00闭馆
展馆国家典籍博物馆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33号
展厅五、六、七、八展厅
费用Free(需预约)

殷商甲骨文、居延汉简、敦煌遗书、明清内阁大库档案被誉为20世纪初中国古文献的「四大发现」。本次展览将是迄今规模最大的「四大发现」主题展,首次汇集国内多家收藏机构的249种、382件文物藏品,分四个专题向参观者介绍这些古文献的重要价值。

殷墟甲骨 文化根脉

殷墟位于河南安阳市,是商代后期的王都遗址,也是我国第一个有文献可考、并为考古发掘所证实的商代都城遗址。殷墟共出土约15万片有字甲骨,将中国有文字记载的信史提前到了商代,为殷商历史的研究提供了极为珍贵的资料。

「殷墟甲骨」专题位于第五展厅,呈现35片甲骨和19件其他文物,亮点展品包括带有「兔」字象形的甲骨2174,国家图书馆所藏甲骨中尺寸最大、字数最多的甲骨5405,记录了商代日食的甲骨5509等。





居延汉简 历史见证

居延汉简指的是1930年内蒙古居延地区出土的一万余枚汉代简牍,年代从西汉中晚期至东汉初期,内容涵盖军事、法律、教育、经济、宗教等方面,真实记录了汉代边疆地方制度与屯戍军队的日常生活。

「居延汉简」专题位于第六展厅,共呈现155件展品,亮点包括甘肃简牍博物馆藏《塞上烽火品约》(仿制品)、《论语·知道》(仿制品),国家图书馆藏《「肩水金关」简》《癸亥诏》等。





敦煌遗书 中古传奇

1900年,道士王圆箓在莫高窟意外发现一个封闭的密室,其中藏有约6万件古籍,时代跨度从4世纪至11世纪,世称「敦煌遗书」。敦煌遗书中90%为佛教经典,其余为经史子集四部书籍和官私文书等。

「敦煌遗书」专题位于第七展厅,呈现国家图书馆的50件藏品,亮点包括《四分律初分》《仁王般若波罗蜜经卷下》《李陵变文》等。展厅特别采用长通柜全方位展现长卷,尽可能让观众看到展品全貌。





明清档案 国家记忆

明清档案是我国现存数量最大、最为系统完整的古代王朝档案,现今存世逾1000万件,上起明朝洪武年间,止于清朝末代皇帝溥仪时期,是研究明清政治制度、社会、经济、军事、法律的珍贵史料。

「明清档案」专题位于第八展厅,主要介绍明清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内阁大库档案」。本专题共有123件展品,亮点包括清代金匮、道光帝秘密立储谕旨并匣(仿制品)、《赤道南北两总星图》(仿制品)等。





展览海报

© iDaily Media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使用。

474张照片
29条评论
老物件儿
敦煌遗书是指敦煌所出4至11世纪的古写本及印本,总数约6万卷,其中佛经约占90%,分散在全世界,如大英博物馆、巴黎国立图书馆、俄罗斯科学院圣彼得堡东方研究所等等。其中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有16000余件,这次展出的50件敦煌遗书藏品真得件件精彩,期待下次能再相见呀!
rsq
甲骨与敦煌文献基于国图馆藏,居延汉简则基于甘肃简牍博物馆藏品,明清档案基于中国一档馆馆藏。看下来感觉敦煌遗书部分最佳,甲骨与明清档案次之,居延汉简又次之。 甲骨部分,不知道与之前的甲骨常设展有什么不同,不过介绍和展品都不错,最感兴趣的是“四方风甲骨”,上刻掌管出入风和日月长短的四方神名及风名,于省吾、胡厚宣等学者联系《山海经》等文献考察出早期的四方风神观念,为甲骨研究中的重要发现。 敦煌部分精品众多,不仅有一些重要文献佚籍,如《李陵变文》,也有一些展品可反映书籍文献的形态变迁。如归义军时期的《观世音经》,缝缀装,为卷轴到书籍转变的重要过渡形态物证,印象中此类装帧文献仅有两三种;吐蕃时期《思益梵天所问经》,为唯一一件尚带夹板的梵夹装文物;北魏延昌二年(513)写本《大方广佛寺华严经》卷八,上有现知最早中国纸本古籍钤印。另外几件文献也很有趣,如唐写本《老子道德经义疏》,在书写上,朱书经文,墨书注文,展签言据新近学者研究,此卷采用佛教词汇、科判结构和讲经格式,借讲说《老子》宣传佛教思想特点,为唐代佛道融合的见证。唐龙朔三年(663)写本《春秋榖梁传集解》残卷。 明清档案材料挺丰富的,有各类档案绘卷,也有宫廷档案。 居延汉简,从今天的学术视野来看,实难与另外三项比肩,盖二十世纪初出土简帛尚稀见,故单举此与其他三大发现并列。另外居延汉简绝大多数也在中国台湾史语所收藏,本次陈列很多为复制品。
caomanbu
强烈推荐
展馆里的其他展览
附近的展览
附近的展馆
© 2015 - 2024 iMuse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