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展览将展出福建民俗博物馆收藏的58件(套)龙泉窑青瓷,包括宋代「龙泉粉青釉鬲式炉」、元代「龙泉八卦纹花觚」、明代「龙泉刻花筒瓶」等,回顾龙泉青瓷从成熟走向鼎盛,后逐渐式微的过程。
龙泉窑位于浙江省龙泉县,开创于三国两晋,结束于清代,制瓷历史长达1600年,是中国陶瓷史上烧制时间最长、窑址分布最广、生产规模和外销范围最大的青瓷名窑。
南宋是龙泉窑烧造的鼎盛时期,粉青釉和梅子青釉正是这一时期的作品,与龙泉毗邻的福建地区亦受其影响开始烧制青瓷。元代至明中期,龙泉青瓷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远销亚非欧洲等地,是当时重要的海外贸易商品,在对外文化交流中发挥重要作用。
明代成化年后,由于景德镇青花、成化斗彩、嘉靖五彩瓷等开始流行,且明朝政府加强对海上贸易的控制,一直以私商外销形式进行海外贸易的龙泉窑逐渐衰落。
部分展品
龙泉八卦纹花觚,元代
龙泉粉青釉鬲式炉,宋代
龙泉弦纹三足炉,宋代
龙泉刻花罐,明代
龙泉刻花筒瓶,明代
© iDaily Media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