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东区立书道博物馆由日本西洋画家与书法家中村不折1936年创建,馆藏超过1.6万件与书法相关的藏品。本次展览将展出中村不折收藏中与汉字史相关的藏品,包括甲骨残片、西周青铜器、石碑拓本等,讲述汉字的起源与发展。
「甲骨文」是商代和西周早期契刻或书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符号,也是中国目前所见最早的成熟文字符号体系,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基本构形方式都已发展齐备。甲骨文之后,「金文」起而代之,在周代成为书体的主流,因铸刻于青铜器之上,也称为青铜器铭文。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李斯在大篆(秦系文字)和六国古文的基础上,进行规范和整理,制定出小篆作为秦朝的标准书写字体,统一了中国的文字,影响深远。小篆作为官方的统一字体,一直在中国流行到西汉末年,才逐渐被隶书所取代。
隶变是汉字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标志着古汉字演变成现代汉字的起点。隶书进一步发展为楷书,到唐代楷书发展成熟,自此汉字基本定型,现代印刷的宋体、黑体、仿宋等字体都属于「楷书」。
展览重点展出反映汉字早期发展演变的文物,包括逾30件甲骨残片、西周小克鼎、西周毛公鼎全形拓,以及现存拓印文字数最多的《秦泰山刻石》拓本等。
提示:展览分为前期(7月23日-9月29日)和后期(10月1日-12月15日),期间部分展品将有更换。
展览海报
© iDaily Media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