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sm top

恐龙图鉴:想象/创造失落的世界

1记录9想去

时间2023年5月31日 - 7月22日 10:00 - 17:00
周六、日及节假日提前至9:30开馆
提前30分钟停止入馆
展馆上野之森美术馆
地址東京都台東区上野公園1-2
费用全票:2300日元 大学生:1600日元 中小学生:1000日元 学龄前儿童免费

自从19世纪恐龙被发现以来,人类就对这种已无法亲眼目睹的远古生物充满好奇,并以化石为线索,拓展想象力,以绘画为主要媒介,创造出失落的史前世界。而这些试图根据科学证据描绘恐龙等史前生物的画作被称为「古生物艺术」(paleoart)。本次展览汇集约150件古生物艺术作品,从19世纪的复原恐龙图到当代基于最新研究的画作,带领参观者展开一段在画中无限延伸的、对失落古世界的想象之旅。

展览划分4个章节。第一章「恐龙诞生-黎明期的奇妙怪物」呈现一组19世纪古生物艺术起步阶段的作品。由于当时恐龙刚被发现,相关科学研究也才起步,因而创作者们自由发挥想象,所创作出的恐龙形象非常奇特,几乎与今日熟知的恐龙形象完全不同。重点展品包括最早尝试再现远古生态的画作之一《侏罗纪海的生物》(复制品),以及约翰·马丁为「第一个发现恐龙的人」吉迪恩·曼特尔创作的《禽龙之地》

《禽龙之地》,约翰·马丁,1837年



第二章「古典恐龙图像的确立与大众化」呈现19世纪末至20世纪中期的作品,最值得关注的是查尔斯·R·奈特(Charles R. Knight)与兹德涅克·布里安(Zdenek Briand)的绘画。奈特是美国画家,他的作品曾被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和菲尔德博物馆使用,并为《失落的世界》(1925)和《金刚》(1933)等电影提供灵感;布里安来自捷克,他的作品以逼真的现实主义画风著称,两人的作品都对恐龙形象的普及产生了重要影响。

《白垩纪-蒙大拿州》,查尔斯·R·奈特,1928年



第三章「日本的恐龙接受史」主要基于日本收藏家田村博的藏品,介绍从明治时代到昭和时代出现在日本文化史上的各种恐龙,探究从欧美传入的恐龙形象为何成为日本流行文化的重要元素。其他展品还有日本恐龙漫画代表作《DINO²》原稿,以及日本画家福沢一郎、立石纮一的恐龙主题画作等。

1960年代晚期,新的研究表明恐龙可能不是慵懒的冷血动物,而是群活跃的温血动物,从而引发了一场名为「恐龙文艺复兴」的科学认知革命。这场革命不仅改变了恐龙的生理学理论,也深刻重塑了恐龙在大众文化中的形象。展览最后一章「形象的再构筑」呈现1960年代迄今根据新的科学研究所描绘的恐龙画作,汇集威廉·斯托特、道格拉斯·亨德森、格雷戈里·保罗等当代恐龙绘画领军人物的作品。

部分展品

《侏罗纪海的生物》,罗伯特·法伦,约1850年,基于亨利·德拉·贝切插图创作的放大版油画



《伤龙(跳跃的暴风龙)》,查尔斯·R·奈特,1897年



《无齿翼龙》,出自「太古的动物」系列,海因里希·哈德尔,1916年



《贝尼萨尔禽龙》,兹德涅克·布里安,1950年



《霸王龙》,兹德涅克·布里安,1950年代



《霸王龙》,道格拉斯·亨德森,1992年



《DINO²》漫画原稿,所十三,2002年




展览海报

© iDaily Media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使用。

1条评论
cassia212
很棒的展览
附近的展览
附近的展馆
© 2015 - 2024 iMuse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