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外观众仅限周末参观,需提前7天预约(名额有限),实际情况以校方最终安排为准。
为纪念五四运动爆发100周年,本次展览将回顾1917-1925年北京大学在学术与文化方面的发展,通过「文化之激荡」、「风气之转移」和「精神之回响」三个主题,介绍学校百年传统的历史过程,致敬那一时代意气风发建设新北大的师生们。
1919年5月4日,北京各大专院校3000多名学生聚集在天安门前,要求政府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惩办亲日派官僚,五四运动由此爆发。五四时期的北大师生们围绕新伦理、新思想和白话文运动,展开中国近代文化最活跃的争论、变革和复兴局面。
新文化运动初期,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北大进入了确立自身精神与制度的关键时期。他提倡「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健全各项学术制度,将北大改造为现代的研究型大学。师生以德、赛两先生为宗旨,创新文化、改造社会。马克思主义经由一批先进知识分子的介绍和传播,影响逐渐扩大。
1920年,北京大学接收查晓园、奚浈、王兰(左至右)三位女生进入旁听,开公立大学男女同校之先河。
对现代中国学术与文化发展而言,五四运动有着独一无二的位置。「兼容并包」精神为形成北大学术传统注入了不竭的活力。此一时期的理念、制度和人才,为在中国创建「学术社会」与进行「文明再造」准备了条件。更重要的是,五四开启的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现代中国民族革命和文明复兴引领了方向。
1920年3月14日,蒋梦麟、蔡元培、胡适、李大钊(左至右)合影于北京西山
蔡元培为北大设计的校旗
《新潮》杂志(左)与《国学季刊》杂志(右)
北京大学沙滩校园全景
© iDaily Media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