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末年,考证学的发展使研究青铜器与石碑的金石学达到兴盛,「碑学派」书法家大大地改变了以往的书法传统,其中的核心人物有邓石如(1743-1805)、包世臣(1775-1855)与吴熙载(1799-1870),2015年分别是他们逝世210周年、160周年与145周年。
邓石如生于安徽省的一个贫寒家庭,九岁时读过一年书,停学后采樵、卖饼饵糊口,通过自学研习篆刻,后靠写字、刻印谋生。为了广博见闻,邓石如游历中国各地,有幸成为著名书法家梁巘(1710-1788)的幕僚,通过其收藏品刻苦学习。
初入北京时,邓石如一度遭到当时位高权重的书法家翁方纲(1733-1818)的激烈批评,但随着他勤恳笃志地继续钻研古文字学,终于抵达了无人能及的至高境界,不仅成功复兴了篆书与隶书,还创造了不同于书圣王羲之以来传统行书、草书的全新书法。
邓石如一生未为官而留下伟大的业绩,其后生包世臣不仅善于书法还得出了思想理论,而吴熙载则在清贫的生活中将细腻的情感融入书法艺术。通过碑学派核心的师徒三人,本展展示通过理论推升实践的中国清代书法。
楷书娇舞倚床图便面赋轴,清代,包世臣
篆书张茂先励志诗四屏,清代,吴熙载
© iDaily Media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