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是汉文化圈特有的艺术,长久以来在中国文化传统中蔚成体系,在日常生活中也有自然的运用,了无古今的隔阂。
秦汉是书法发展的关键时期,三代以来古文大篆书写、铭刻分离的现象归于统一,产生标准书体小篆。另一方面,春秋战国时代萌芽的新兴书体隶书,也在这一时期蜕化成熟,发展为汉代通行的书体。
由于时代潮流趋向简便快捷,隶书又持续蜕变分化,遂有草书、行书和楷书的形成。进入魏晋南北朝之后,各体参杂的混合书风时而可见,显示书体蜕变迁延岁月,方能在结构和笔法上建立自己的规律。
隋唐是另一个关键时期,政治统一带来南北各地书风会流,笔法发展臻于完备,从此楷书成为历代通行的书体。入宋以后,为保存前贤书法长远流传,刻帖日渐盛行。但宋人并不以继承传统为足,书法取向表现个人情性、得其天趣。
《致季常尺牍》,宋,苏轼
元代转而提倡复古,晋唐书法传统得以延续。然而,不受传统束缚的意念也活跃起来,到了明代浮现纵横跳脱的气息,书法面貌变得至为纷杂,行草书尤其活泼自由,与当时依循传统法度者形成对比。
《书七言律诗三首》,元,饶介
《书诗二首》,明,文彭
清代以降,三代秦汉古文篆隶陆续出土,堪称是得天独厚。在务实的学术风气影响之下,清人摩挲碑版,从而与刻帖相互为用,书法发展的视野得以串联古今,终能在篆书、隶书两方面汲古创新,引领新方向。
本展览以中国书法从古到今的发展历程为中心,揭示其间绵绵不绝的文化脉络。
《临苏轼尺牍、书七言诗》,清,张照
《菊花》,民国,张大千
© iDaily Media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