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展览从中国台湾地区最早的犀牛化石文献记录出发,以台湾出土的犀牛化石为核心,展示台湾古生物研究的成果。展品包括早坂岛犀与早坂犀牛模式标本、白犀牛全副骨骼与王雷兽头骨化石,以及腔齿犀全副骨骼化石等。
展览分为6个主题单元,首先介绍台博馆与犀牛的历史渊源,复刻1974年「二百万年前犀牛化石复原展览」场景,重现当年化石挖掘与研究氛围;接着从哺乳动物的食性及行走方式,深入解析奇蹄动物的演化特征。
后续单元通过各种台南产化石、绒毛动物模型及造景,包括剑齿象、草原猛犸象、四不像鹿、金丝猴与早坂犀牛等,重现台南早坂犀发现地的生态样貌的缩影。
展览还将介绍台湾三大化石动物群的重要发现地,包括台南菜寮溪流域、澎湖水道与垦丁龙虾洞等,说明地质年代与海平面变化对物种演化的影响;最后,揭示最新的研究趋势与未命名标本,让观众了解古生物学如何不断推进。
展览现场
展览海报
© iDaily Media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