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之际,藤田美术馆展出以风景名胜为题材的画作与器具,从中国洞庭湖边的「潇湘八景」到京都岚山的樱花烂漫,观者不仅可以欣赏到美丽的自然风光,亦可体味古今文人墨客歌咏名胜时的遐想情思。
展出作品
《潇湘八景图》,(传)雪村周继,日本室町时代(15世纪)
「潇湘八景」指中国湖南省洞庭湖一带的八处景观,包括平沙落雁、远浦归帆、山市静岚、江天暮雪、洞庭秋月、潇湘夜雨、烟寺晚钟、渔村落照。「潇湘八景」不仅是中国画的重要题材之一,亦通过文化交流传播至日本,对日本美术史产生深远影响。这幅水墨画的作者据传是日本室町时代后期禅僧画家雪村周继,构图简洁凝练,笔法遒劲洒脱。
「梅花水禽图·远浦归帆图」扇面,狩野永德,日本桃山时代(16世纪)
扇面正反两面以水墨绘有不同画题,「梅花水禽图」一面描绘三只鸭子在水边游动的场景,背景中有梅花、菖蒲、菊花、萩花等四季花卉,以及缥缈的雪山,展现了季节更替的自然意趣;「远浦归帆图」一面以洒脱明快的笔触描绘了「潇湘八景」之一,表现出悠远宁静的意境。
《雪月花三都三联画》之「花图」,西山完瑛,约1895年
「雪月花三都」三联画分别绘画江户的雪景、大阪的月景与京都的花景,这幅为「花图」,描绘京都岚山春日樱花盛开的景色。
《京都十二景图卷》(局部),(传)狩野山乐绘,日本江户时代(17世纪)
这一长卷描绘京都诗仙堂(别称凹凸窠)四季十二景,每一处景色前都印有京都狩野派鼻祖狩野山乐的印章。画卷的卷首序文以及每幅图的题词均源自桃山至江户时期的文人石川丈山与汉学家林罗山等人共同创作的组诗《凹凸窠十二景》。
唐物大海茶入,铭「敷津」,中国宋至元代(13-14世纪)
这是一件来自中国福建省洪塘窑的唐物茶入,整体施有光泽的茶褐色釉料,其间流淌的 V 字形黑釉构成惹人遐想的装饰景观。这件茶入由江户时代茶师小堀远州命名,灵感源自镰仓时代初期贵族九条兼实的和歌「春霞美的不可方物,敷津浦黎明时分的天空」。
小贯入茶碗,铭「雄藏山」,朝鲜半岛朝鲜时代(16世纪)
在井户茶碗中,体积小、带有裂纹,釉面光滑的被称为「小贯入」。这件茶碗的色调与裂纹令江户时代僧侣松花堂昭乘联想到京都的红叶名胜地小仓山(又名雄藏山),因而得名。
平家琵琶,铭「吉野」,日本江户时代(17世纪)
这把琵琶的面板上绘有樱花盛开的吉野山春景。从平安时代中期开始,作为修验道圣地、供奉藏王权现的吉野开始种植樱花作为神树,并成为古代和歌中吟咏的樱花名胜。
和歌浦莳绘砚盒・文几,日本江户时代(18-19世纪)
这组砚盒与文几的装饰性图案主要展现了鹤群聚集在芦苇丛生的水边的风景,灵感源自奈良时代和歌诗人山部赤人吟咏和歌浦的和歌「潮涨若之浦,海滩淹没,芦苇边,鹤鸣而过」。和歌浦是日本和歌山市西南部的名胜地,以其绵延的海涂风光闻名。
© iDaily Media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