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北京、上海、南京、武汉、广州相继沦陷,中日双方陷入战略相持阶段。至1942年,日军切断了盟军和中国联系的所有海陆通道,妄图封锁中国交通,阻止一切战略物资进入中国。
此时,中美双方被迫在印度东北部的「阿萨姆邦」和中国「云南昆明」之间开辟了一条转运战略物资的空中通道,即「驼峰航线」(因山峰起伏连绵,犹如骆驼的峰背而得名),这一举措开启了人类空运史上持续时间最长、条件最艰苦、付出代价最大的一次空运行动。
双方先后投入飞机2200余架,参加人数8.4万多人,运送物资85万吨、战斗人员3.3万人,却也在崇山峻岭和险恶多变的气候条件下坠毁飞机600多架,牺牲飞行人员数千名。史称「驼峰航线」为中国的空中生命线,却也是一条「死亡航线」。
本次展览为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而设,以「烽火中华」、「驼峰空运」、「英烈群谱」三部分回顾了战时「驼峰空运」的壮烈历史,展出历史照片80余张(其中30余张为国内首次公开,大多由中国抗战飞行员后裔捐赠),展板30余块,与驼峰航线相关的物件30件/套,从不同角度揭秘抗日战争中的「驼峰空运」史。
除飞行员外,展览还展示了一批抗战时期(尤其是驼峰空运)的地勤人员。下图是中航航材员沈伟仁,1941-1946年间,他在滇、缅、印基地工作,图片拍摄于1945年的印度达姆达姆机场。他有个弟弟沈志仁是中航机械员,1942-1946年在滇、缅、印等地维修飞虎队战斗机及中航运输机。
1941-1942年间,中央飞机制造厂员工梁志民(右)在仰光为飞虎队组装P-40。
© iDaily Media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