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展览聚焦长达46米的巨幅国画长卷《首都之春》,从美术史研究的层面呈现新中国初期表现北京主题的经典画作,同时以开放的视角去发现1950年代的社会生活,梳理建国初期的地标建筑、城市规划、社会活动、百姓生活的发展变迁,探讨这幅作品的艺术价值与学术意义。
《首都之春》完成于1959年,是北京文艺界为庆祝新中国成立十周年的艺术献礼,由北京画院的古一舟、惠孝同、周元亮、陶一清、何镜涵、松全森六位画家集体创作完成。全卷共分为通县八里桥、土高炉群、热电厂、天安门、柳浪庄人民公社、颐和园、石景山炼钢厂、丰沙线及官厅水库九段。
《首都之春》局部
《首都之春》的引首由郭沫若题写,「春」既点明画卷中首都北京的季节,又契合新中国成立初期蓬勃发展、欣欣向荣的时代主题。六位画家用手中画笔描绘出首都北京的城市发展、名胜古迹、市民生活、工业建设、十大建筑、铁路建设、水库建设等场景,堪称新中国成立初期描绘首都北京的「百科全书」。
展览中还专门设置了文献展区,用详实的资料讲述《首都之春》的诞生过程。同时展出的还包括一批新中国初期反映社会建设和时代风貌的经典画作。这些作品真实记录了北京基础建设的历史瞬间,还原出新中国成立初期普通劳动人民生产劳动的生活场景。
部分展出作品:
《电视大楼》,陶一清
《首都之春》局部
© iDaily Media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