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是中国绘画中的本体语言,不仅作为造型手段,更是个人内在修养与心性的外在显化。本次展览共呈现馆藏明清以来人物画作品40件(套),探究中国绘画笔线之美,呈现其传承脉络与创新活力。
展览分为三个篇章。「墨骨法相」呈现描绘道教、佛教人物的道释画,通过五组作品的并置对比,探讨笔线中的多种对偶性语言特征与审美风格,这些线条的丰富表现力构成了中国人物画艺术语言的基本特征。
《三佛图》,丁云鹏,明代
「林泉心迹」聚焦两组具有师承渊源的艺术家——陈洪绶与任伯年、上官周与黄慎,通过这种师承关系的对比研究,表明笔线传承的本质并非简单的技法延续,而是艺术语言与文化基因的转化与发展。
「芳华流美」以女性题材为线索,领略人物画笔线的时代特征与发展流变。明清仕女画笔线风格清雅纤细,20世纪以来,仕女画「骨法用笔」与素描观念相融合,线条在保持书写性的同时,更加注重表现体积感与空间感。
部分展出作品:
《爱莲图》,陈洪绶,明代
《刘海戏蟾图》,刘俊,明代
《麻姑献寿图》,罗聘,清代
《苏武牧羊》,任伯年,清代
《醉卧图》,黄慎,清代
《宫装仕女》,华嵒,清代
《美人图之一》,居廉,清代
《仕女》,张大千,1944年
© iDaily Media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