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的起源是古代文明的开端。在纸本出现以前,中国汉字大多书写于竹帛,或雕镂在金石上。进入唐代,人们开始用椎拓记录器物表面的花纹和文字。清代乾嘉以来,学者们习惯将金石的标题、释文、考证与鉴赏文字题写于拓本之上,题跋的加入使得拓本突破复制的意义。
本次展览将展出逾100件金石拓本、金石图书和金石学者的信札手稿,配合古代铜镜、简牍、砖瓦、碑刻、墓志等实物展出,介绍拓印这一中国独有的传统技艺。
重要展品包括商戍嗣子鼎全形拓本、清光绪《愙斋藏器拓本册》、苏州虎丘黑松林三国墓地石屏风拓本、唐颜真卿书修柳恽西亭记残碑拓本等。
部分展品
商戍嗣子鼎全形拓本,殷墟铜器第四期
商戍嗣子鼎1959年出土于安阳殷墟后岗一〇号祭祀坑,口沿下以扉稜为鼻界,饰有6组以云雷纹为地纹的对夔兽面纹。
《愙斋藏器拓本册》,清光绪
这本册页内有逾30枚拓片,大部分为商周时期青铜器的铭文拓片,仅有1件是陶制的南朝官员墓地券拓片。从印章可知,这些拓片最初由晚清官员吴大澂(1835-1902,号愙斋)收藏,后转由吴士鉴(1868-1934)收藏。
苏州虎丘黑松林三国墓地石屏风拓本
苏州虎丘黑松林三国墓地4号墓石屏风质地为青石,画面布局分上中下3层,分别线刻不同形态的人物。
唐颜真卿书修柳恽西亭记残碑拓本
© iDaily Media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