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展览将展映一部传记电影——《亚马逊探险》(Amazon Adventure),记录了英国物学家与探险家 Henry Walter Bates 在亚马逊丛林11年的探险经历,展现他对亚马逊丛林生态环境的深入研究。
Henry Walter Bates(1825-1892)出生于英国莱斯特市一个中产阶级家庭,13岁时便辍学成为一名袜工学徒,但依旧坚持利用业余时间技校图书馆中学习博物学知识,并前往家附近的森林收集昆虫标本。1843年,18岁的 Bates 在学术期刊《动物学家》(Zoologist)上发表了一篇昆虫学短论文(Short paper)。
Bates 对亚马逊生态环境的向往源自美国作家 William H. Edwards 的旅行文学作品《亚马逊河上的航行》(Voyage Up the River Amazons),他在1848年与好友 Alfred Wallace 动身前往南美,开始为期11年的探索之旅。
电影截图:Henry Bates 在亚马逊工作室中制作标本,饰演者 Calum Finlay
Bates 的足迹遍布亚马逊河流域,详细考察了当地生态环境,收集制作14712件动植物标本,其中约8000件标本为新物种。回国后,他将自己的经历写成书作《亚马逊河上的博物学家》(The Naturalist on the River Amazons),被评为「最出色的自然历史游记」。
Bates 最重要的成就是首次科学记录「拟态现象」(Mimicry),他通过观察亚马逊丛林中多种蝴蝶,提出动物进化过程中的拟态行为——一个物种会尝试模仿另一个成功的物种,显得有毒或者是无食用价值,以躲避捕食者,例如透翅蛾会拟态成黄胡蜂、尺蠖会拟态成树枝等。这种现象后被命名为贝氏拟态(Batesian mimicry)。
袖粉蝶(Dismorphia)模仿绡蝶(Ithomiini)进行「贝氏拟态」的插图,1862年
© iDaily Media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