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展览聚焦苏州地区逾40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获得者和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呈现超过70件(套)代表性作品,涉及织绣、雕刻、民俗实用3个大类18种手工艺,旨在集中展示1949年来苏州匠人所取得的历史成就,邀请观者感受古今一脉相承的苏作魅力与苏匠精神。
唐宋以降,苏州人稠物穰,文教昌明,手工技艺日渐滋盛。明代中期开始,文人深度参与器物设计及制作,工匠在与其互动中深受熏陶,进而琢磨手艺,推陈出新,一时名家辈出,各擅其技,苏派技艺引领海内风尚。然而至清末,时局动荡,苏州匠人逐渐凋零,技艺濒临失传。
20世纪50年代,得益于国家对手工艺的关心和扶持,一批重要的苏作技艺通过合作化的方式重获新生,苏州刺绣研究所、苏州工艺美术研究所、苏州红木雕刻厂等相继成立,集聚前辈名家,整合零散资源,并担起传承发展和哺育人才之责,传统苏作之火种得以存续而不灭。
黄杨木雕《五龙戏玉环》,陆涵生,20世纪70年代初
20世纪70年代后期至80年代,改革开放带来市场与视野的拓展,苏作得以蓬勃发展,匠人与时俱进,多有创新,作品在题材与技艺上得到进一步拓展与提升。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面临市场和环境挑战,国家对工艺美术及非遗保护传承发展体系进行了逐步调整和完善,匠人亦在传统与个性的张力中寻求突破。
以苏州地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获得者和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为代表的现当代苏作匠人,与时代同行,活跃于织绣、雕刻、民俗工艺等各个苏派技艺门类,是各自领域承上启下的关键人物,为苏作的存续和发展积累了宝贵的技艺与精神财富。
部分展品
苏绣《万寿无疆》局部,李娥英、顾文霞,1956年
年画《水乡四季图》之《柳荫绣女》《水乡灯节》,张晓飞设计,房志达印,20世纪80年代
双面三异绣《仕女鹦鹉》,徐绍青设计,李娥英、牟志红、吴玉英绣,20世纪80年代
缂丝《拟陈之佛寒月孤雁》,马惠娟,2004年
拉烫双面异样檀香扇《人间仙景·风华绝代》及局部,邢伟中,2010年
大叶紫檀雕《圣洁》,钟锦德,2006年
青玉雕《梦回水乡》,蒋喜,2014年
六尺万眼罗灯,汪筱文制,2012年
展览海报
© iDaily Media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