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展览呈现从史前至清代的玛瑙与玉石器,梳理其在中华文明中的功能演变与艺术表达,探寻它们如何从自然之物升华为文明符号。
早在旧石器时代,原始人类便开始利用玛瑙、燧石等坚硬矿物制作工具。新石器时代晚期,随着磨制技术的进步,玉石逐渐脱离使用范畴,成为权力与信仰的象征。此时的玛瑙虽未如玉石般被赋予崇高的精神内涵,但因其色彩斑斓、质地坚硬,被用于制作装饰品,成为先民审美的初步表达。
进入青铜时代,玉石被纳入礼制系统。《周礼》记载「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玉琮、玉璧等成为祭祀与政治权力的重要媒介。玛瑙则因其稀有性,多用于贵族装饰。西汉时期,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西域的缠丝玛瑙等传入中原,其独特的纹理与鲜艳的色彩受到皇室与贵族的青睐,常见于带钩、剑饰,兼具实用与装饰功能。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促使玉石文化从宗教礼制向个人精神寄托转变。文人雅士推崇玉的「温润」品格,以佩玉彰显德行。唐代经济繁荣,玛瑙器皿成为宫廷珍玩。宋代文人文化兴盛,玉器的把玩性与艺术性增强,玛瑙则因其天然纹理被用于砚屏、笔架等文房清供,体现了「道法自然」的审美趣味。
元代以后,玛瑙与玉石的雕刻技艺达到高峰。明代陆子冈的「子冈玉」以精湛的浅浮雕闻名,而清代宫廷造办处则集合苏扬巧匠,制作出大量玛瑙摆件、玉山子等。总体而言,元明清时期的玛瑙玉石器,既有宫廷的奢华,也有民间的质朴,是社会各阶层的需求与审美的表达。
部分展品
箍形器,红山文化
玉璇玑,齐家文化
琉璃承露盘,汉代
玛瑙螭龙凤鸟杯,唐代
水晶贴金释迦牟尼佛像,明代
展览海报
© iDaily Media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