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展览将展出270件文物,以辽代的政治制度为重点,分「五京备焉」、「四时捺钵」、「南北面官」、「华夷同风」和「塔寺巍巍」5个单元,呈现契丹人特色的游牧民族历史与文化。
第一部分 五京备焉
「五京制」的历史可以追溯至唐代,设置5个城市作为首都,是中国古代重要政治制度。辽代的「五京」分别为上京临潢府(今内蒙古赤峰)、东京辽阳府(今辽宁辽阳)、中京大定府(今内蒙古宁城)、南京析津府(今北京)和西京大同府(今山西大同)。
契丹文「天朝万顺」银币,1977年出土于辽上京遗址
第二部分 四时捺钵
「捺钵」是契丹语,意为帝王的行营。游牧民族具有经常迁徙的特点,因此形成了「巡狩制」,辽的全国政治中心是流动的,一年四季随着皇帝的行踪而转移。
玉臂鞲,出土于辽宁法库县李贝堡村辽墓
狩猎放鹰时置于手臂上,以防止被鹰抓伤
第三部分 南北面官
辽建国后持续南下蚕食中原,在新占据土地和人口后采用因俗而治的政策:「北面官」由契丹人担任,负责管理契丹人事务;「南面官」由汉人担任,负责管理汉人事务。
银鎏金莲花纹捍腰,出土于辽宁凌源小喇嘛沟辽墓
第四部分 华夷同风
辽与北宋均采用皇帝制度,因而又有北朝、南朝之称。根本制度的一致使得双方在政治理想、社会价值、道德风尚等方面表现出相似点。辽代统治者对中原文化采取宽容和吸收的态度,有效促进了民族融合。
白釉黑彩梅瓶,2017年出土于辽宁张家窑契丹墓群
第五部分 塔寺巍巍
辽代统治者推崇佛教,使得佛教在中国北部繁荣发展,寺院建筑遍布全国各地。佛教浸润到整个社会,成为重要文化纽带,促进了民族融合。
绿釉迦陵频伽
「迦陵频伽」即「妙音鸟」,是佛教中的一种生物,上身为人,下身为鸟,声音美妙,能颂佛经
海东青鎏金铜饰片,出土于赤峰耶律羽墓
© iDaily Media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