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双年展创立于1996年,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当代艺术双年展,也是最重要的国际性视觉艺术展。第11届上海双年展将于2016年11月12日开幕,以「何不再问?正辩,反辩,故事」为主题,着重探寻「南南合作」的可能性,尝试呈现一个超越东西分野的具有发散性的艺术世界。
展览主题源于印度新电影运动先驱者李维克·吉哈塔克的电影《正辩,反辩,故事》(Jukti, TakkoaarGappo,1974),确定了本届上海双年展的策展构思。
第11届上海双年展结构示意图
展览内容将在一系列交叉轨道中实现:
「终端站」:将展出4名「终端站」艺术家的作品,包括依凡娜·弗兰克(德国)、瑞吉娜-侯赛·加灵多(危地马拉)、玛卓林·戴克曼(比利时)和牟森+MSG(中国)。此外还将展出11名围绕「终端站」展开创作的艺术家作品,艺术家在这里受邀进行实践,通过不断巩固、不断演进的艺术创作拓展出星群式的问题、议案与叙述。
「复策展平台」:探索策展的各种有利地位,并从此引发新的问题——关于网络与知识,关于档案,关于被着重的形象,以及关于新生代如何对策展进行独立的思考。
「理论剧院」:编排不同大小音阶的思考与猜想方式,发声中交织哲学的深沉与歌剧的韵律。
「51人」项目:展出51名艺术家作品,内容是在上海不同地方发生的51次事件,呈现上海城市生活的51个不同面向。
部分参展作品
《闭上双眼去看》,依凡娜·弗兰克,2011
《月球空间站——移动轴心》,玛卓林·戴克曼,2015
《存在巨链—行星三部曲》,牟森+MSG,2016
策展人组合 Raqs 媒体小组,担任本次双年展主策展人
© iDaily Media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