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像画,在中国古代被称为「写照」「写真」「画影」「小像」「留影」等。「明劝诫、著深沉」「成教化、助人伦」是肖像画最初呈现的意义;「如镜取影」「传神写照」是创作者追求的范式体系。
明清时期,伴随着市场经济和城市商业的发展,肖像画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对绘画题材、表现形式和作画技法进行拓宽和创新,形成了鲜明的技法特色和成熟的理论体系。
本次展览遴选南京博物院收藏的70余件(套)明清肖像画作品,分「敦伦明理」「移情逐景」「千秋永昌」3个板块,通过对明清肖像画的功能分类,立体生动展现这一时期肖像画的演变和艺术价值。重点展品包括《明人肖像册》和《松江邦彦画像册》等。
部分展品
《乔莱濯足小像》(局部),禹之鼎、顾符祯,绢本设色
《通初禅师像》(局部),沈韶,绢本设色
《蒋士铨归舟安隐图卷》(局部),华冠
展览现场
展览海报
© iDaily Media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