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展览展出大报恩寺遗址博物馆收藏的11件具有代表性的犍陀罗佛像造像,通过不同形式和题材的展品,解读犍陀罗佛像的发展流变、艺术魅力及深远影响。
犍陀罗古国位于现在的巴基斯坦西北部、阿富汗中部,曾是古印度列国时代的「十六大国」之一。这一地区曾经先后由希腊人、塞种人、贵霜人、波斯人统治,希腊与罗马、波斯、印度等多元文明在此碰撞交流,与当地佛教文化相融合,形成了盛极一时的犍陀罗艺术。
犍陀罗艺术的主要贡献在于佛像的创造,打破「不以形像来表现佛陀」的印度传统惯例,开始以人的形象表现佛陀和菩萨。早期犍陀罗艺术受古代希腊艺术的影响,佛像拥有波浪式卷发和高挺鼻梁,造像比例写实,衣纹立体感强,后期则更加融合古印度本土的艺术风格,佛像身材颀长匀称,神情雍容端庄,符合东亚审美特征,增添更多象征性的装饰元素。
本次展览中最值得注目的展品是一件结禅定印跌坐的佛陀像,这件佛像的脸部雕刻十分优美,面容端庄秀丽,嘴角微翘,像是含着一抹淡淡微笑。衣纹飘逸流畅,整体姿态祥和,保存完好,堪称犍陀罗佛像中的佳作。
佛陀坐像,公元3-4世纪
犍陀罗佛像艺术对中国佛造像艺术产生了重要影响。公元3世纪起,犍陀罗造像艺术随着丝绸之路传至西域,从敦煌沿黄河流域东传,再经青齐地区(今山东地区)的演变,产生了具有中国本土文化特色的青州样式佛造像。后因避战乱而迁徙南下的青齐士民,将佛造像之风气带入金陵地区(今南京)。
部分展品
佛陀坐像,公元2世纪
佛三尊像,公元3-4世纪
佛陀断食苦行浮雕
展览海报
© iDaily Media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