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佛门自唐代以来不断出现能书善画之人,尤其是明末清初以天然和尚为代表的岭南寺僧迅速崛起。他们在佛事之余潜心诗文书画,以海幢寺等为主要活动场所,或聚众赋诗讲学,或与文士雅集,成为广东乃至全国宗教及艺术发展史上的独特文化现象。
本次展览选取岭南寺僧书画的代表性人物及代表性作品,系统梳理其艺术发展脉络和艺术风格,展现岭南寺僧的文化修养和艺术造诣。
海幢寺作为清代广州五大丛林之一,早期得益于天然和尚等开创的禅门宗风,积累了深厚的文化艺术底蕴,后又因缘际会成为清代第一座对外开放的寺院。
展览选取「海幢寺」作为典型个案,以器物造像、历史照片、经坊刻本等立体展示海幢寺的历史沿革、园林建筑与盆景艺术,以及诗教、经籍刻印等方面的文化成就,透过中国传统书画、外销画、中外古籍文献以及各类器物,呈现海幢寺在中外文化交流方面的特殊地位与突出贡献。
部分展品
行书「法性寺菩提树诗」,释德清,明代,广东省博物馆藏
行书「五言诗」,释函昰,明末清初,广东省博物馆藏
行书「请雷峰天然老人住丹霞启」,释今释,1666年,广东省博物馆藏
海幢寺钟板堂铜钟,清康熙十五年(1676),广州市海幢寺藏
西班牙人阿格特订制海幢寺外销画册,1796年,广州市海幢寺藏
展览现场
展览海报
© iDaily Media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