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展览将呈现逾40件德国版画家凯绥·珂勒惠支的作品,以及近百件历史文献材料,回顾珂勒惠支的艺术人生,及其作品对中国现代版画艺术产生的影响。
凯绥·珂勒惠支(Käthe Kollwitz,1867-1945)是德国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家之一,她的作品题材广泛,涉及生与死、战争与和平、人与社会等宏大命题,同时也对母爱及生命中闪烁爱的光芒的瞬间有着深刻地刻画,用艺术的语言表达她对人与社会、人与个体之间关系的理解,呈现出浓郁的人文情怀。
1933年凯绥·珂勒惠支在自画像前
凯绥·珂勒惠支的版画由鲁迅引进中国,被视为贴合中国社会、适宜为青年艺术家参照的艺术形式。1936年,鲁迅编印了《凯绥·珂勒惠支版画选集》,介绍珂勒惠支这位「民众的艺术家」,借其极具现实主义关怀的作品,掀起了中国新兴木刻运动的浪潮。珂勒惠支也从此对中国的革命美术运动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创作思想和表现技法上哺育了李桦、江丰、张望等一大批青年木刻家。
部分展品
《祈祷的女孩》,凯绥·珂勒惠支,1892年,铜版画
《突击》,凯绥·珂勒惠支,1897年,铜版画
《织工起义》,凯绥·珂勒惠支,1897年,铜版画
《反抗》,凯绥·珂勒惠支,1904-1912年,铜版画
《俘虏》,凯绥·珂勒惠支,1904-1914年,铜版画
《遗孀》,凯绥·珂勒惠支,1922年,木刻版画
「鲁迅与青年木刻家」,左起:鲁迅、黄新波、曹白、白危(吴渤)、陈烟桥,1936年10月8日,沙飞摄
《凯绥·珂勒惠支版画选集》,鲁迅
展览海报
© iDaily Media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