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千余年来,丝绸之路作为中西交通的大动脉承载着中国与世界的交往、对话,彰显着古代中国开放的文化品格和文明成果。
此次展览即以「丝绸之路」为核心,汇集了全国44家博物馆的490余件文物珍品,包括青铜器、金银器、玻璃器、陶瓷器、丝绸、文书、壁画、石雕等,大部分都是国家一级文物。展览是近年来国内规模最大的丝绸之路主题展,将全方位展现丝绸之路上的风土人情、商贸往来与文化交流。
展览共分六个单元:
黄金草原与中国内地的早期交流
丝绸之路开通以前,中原与欧亚草原之间就存在着密切的文化交流。中原的青铜器、兵器等文物时常出现在草原民族的墓葬中,战国时期还将丝绸、漆器、铜镜等物远播至新疆、哈萨克斯、希腊等地;同时,欧亚的动物神兽纹样、西方的玻璃制品、金银器等也传入内地。
汉营西域与丝路交通
公元前138年,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始通「丝绸之路」,中西方文化交流与商贸关系的建立也由此变得频繁。适时,胡人大量来华,胡风东渐,胡乐、胡舞、胡器、胡食等进入中国;而中原文化在西域亦广泛流行,养蚕和缫丝技术的传入促生了西方制造本土特色的丝绸。隋唐时期,丝绸之路达到鼎盛,路上使团、商队、僧人以及普通民众等络绎不绝。
胡人来华与胡风浸润
唐朝对外贸易交流空前繁荣,与300多个国家和地区相互交往,每年都有大批外国使者、僧人、商人、学生等汇聚两京,来华胡人中不仅有商贾、养马(驼)者、酒家胡、卖艺者、奴仆等,还有为中原朝廷效力的文臣武将。胡风的注入,不仅丰富了当时人们的生活,也为华夏文明注入了新鲜血液。
厚重多元的宗教艺术
丝绸之路文化交流最重要的内涵之一便是各种宗教的东传。其中,佛教自汉代传入中国,至唐代达到鼎盛,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和王朝风范的佛教艺术。本单元展出的40件宗教文物全面展现了传入中国的多元宗教艺术,尤其是佛教造像和石窟壁画,再现了中印佛教艺术的交流与融合。
包容四方的大唐文化
丝绸之路历经汉、晋、北朝时期的发展,到唐代达到鼎盛。这种繁荣在唐代金银器、唐三彩、绘画等领域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
碧波中的帆影
唐朝衰弱之后,失去对陆上丝绸之路的有效控制,而已有的海上交通则显得更为重要,随着中国经济重心东移,航海技术的进步等,海上丝绸之路逐渐形成,承接起丝绸、瓷器、金银器、漆木器、玻璃、矿物质、香料等商品的运输。
部分展品:
三彩釉陶马、鎏金舞马衔杯纹银壶、三彩釉陶载乐骆驼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护膊、盘口玻璃瓶、彩绘木天王俑
彩绘陶骑驼小憩俑、鎏金银胡瓶、胡人备马图壁画
© iDaily Media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