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郎」是战国秦汉时期出现在云贵高原东部的一个地方君长国,被司马迁称为西南夷之最大者,从《后汉书》中的「竹王故事」到《华阳国志》里「楚国庄蹻伐夜郎」的记载,都是夜郎古国在历史长河中留下的印记。
夜郎自身并没有文字史料,都邑、贵族王侯的大墓也都未被发现,然而在贵州中西部乌蒙山周边地区,发现了大量古夜郎时期的文化遗存,表明一个有别于巴、蜀、滇、楚和百越等周边古国的夜郎文化是真实存在的。
本次展览将以赫章可乐、威宁中水和普安铜鼓山三地发现的文化遗存为主,通过181件文物,揭开夜郎古国的历史谜团。
赫章可乐遗址是贵州地区规模最大、遗存内容最丰富的战国秦汉时期的遗址,可能是汉王朝势力进入滇东黔西前的夜郎地区重要聚落。考古学家在遗址中发现了奇特的套头葬俗,还出土了铜釜、无胡铜戈、铜柄铁剑等一批极具地方特色的文物。
威宁中水遗址群位于乌蒙山西侧,出土的文物数量众多、种类丰富,对于研究夜郎文化的内涵、发展演变以及与周边文化的交流融合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普安铜鼓山遗址群主要分布在贵州省普安县青山镇,出土了大量铸造青铜兵器和小型工具的石范和陶模,如戈范、剑范、钺范、镞范和鱼钩范等,说明铜鼓山遗址曾是夜郎地区重要的青铜器铸造场所。
部分展品
鲵鱼形铜带钩,西汉,威宁中水19号墓出土,贵州省博物馆藏
镂狮铜带钩,西汉,威宁中水出土,贵州省博物馆藏
石戈援鸡心型范,汉代,普安铜鼓山遗址出土,贵州省博物馆藏
铜戈残件,汉代,贵州省博物馆藏
石钺范,汉代,普安铜鼓山遗址出土,贵州省博物馆藏
铜钺,汉代,贵州省博物馆藏
展览海报
© iDaily Media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