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巾箱本,相当于现在所说的袖珍书、口袋书、掌中书等。本次展览将展出院藏古代巾箱本书籍,分为「巾箱本五经」、「古人展书读」、「皇家藏袖珍」,以及「大书配小书」、「巾箱走四方」五单元,介绍其渊源历史、装帧形式、开本尺寸和内容差异。
最早出现的巾箱本始于南齐王萧钧的「巾箱五经」,这类尺寸小巧的书籍,被文人放置在收纳头巾的箱子中,方便随身携带,易于收藏阅读,引发了众人学习取法的风潮。南朝梁元帝萧绎效法制作巾箱本,在范围和数量上超过萧钧,显示当时的巾箱本不再局限于儒家经典,还包括史部、子部、集部类图书,呈现多元化的发展。
唐宋时期,雕版印刷逐渐取代抄写,成为书籍出版的主要形式。当时的出版市场蓬勃发展,发行内容扩展至经史专著、诗文歌赋、科举用书、旅行指南、小说戏曲、医药书籍等。巾箱本以小巧易携,利于流通,受到文人关注,成为出版市场的一类重要书籍。
巾箱本的名称从南齐沿用至南宋,明清之际开始被袖珍一词取代。如今袖珍书的发展趋势,也从注重方便携带的实用性逐渐转向强调精巧趣味的装饰性。
部分展品
© iDaily Media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