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sm top

魔幻现实主义:1919-1933年魏玛共和国的艺术

排队时间  0分钟
67记录259想去

时间2018年7月30日 - 2019年7月14日
10:00 - 18:00 周五、周六延长至22:00
12月24至26日闭馆
展馆泰特现代美术馆
地址Bankside, London SE1 9TG
费用Free

本次展览将展出约70幅作品,呈现1919至1933年德国「魏玛共和国」(Weimar Republic)时期的艺术实践,尝试探讨在这一特殊历史背景下德国艺术表现出的焦虑、混乱的「魔幻现实主义」现象。

1918年,德意志第二帝国覆灭后建立了「德意志国」,因其施行《魏玛宪法》而被后世称为魏玛共和国。这是德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共和制政体,但一战遗留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混乱状况并未得到改善,全球性的大萧条更是使国家濒临崩溃,以希特勒为首的纳粹党趁机夺权。

《咬钩》(Sie beissen an),Paul Klee,1920年



「魔幻现实主义」一词由德国评论家 Franz Roh 在1925年首次使用,原本用于描述当时德国的「新即物主义」艺术运动,形容作品中出现的怪异、动乱、不自然等趋势。这一现象是艺术对现实的反映,焦虑不安的艺术家们以讽刺手法呈现衰败、分裂的社会。

1933年1月30日希特勒成为总理,纳粹德国宣告诞生,共和国名存实亡。纳粹政府认为现代艺术腐朽堕落,许多艺术家遭到迫害,不得不中断职业生涯。这些艺术家的作品也将在本次展览中展出,除泰特现代美术馆馆藏外,还有部分借展自希腊 George Economou 博物馆

部分展出作品:

《一对夫妇》(Ehepaar),George Grosz,1930年



「资产阶级之镜」(Der Spiesser-Spiegel)漫画习作,George Grosz,约1925年



《喜剧》(Komödie),Paul Klee,1921年



《舒尔茨五世》(Schulz V),Albert Birkle,1921年


© iDaily Media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使用。

59张照片
13条评论
Vincent He
时间匆忙,也没能好好看看这一展览。三个展厅不到,却展示了德国两站之间过渡的精神状态。扫一眼看,大部分画作充斥着怪诞的色彩,扭曲的人物,夸张的元素。形同内战纷乱的南美“魔幻现实主义”,这更是无助的德国人在艺术中不断告诉自己;“德意志!快醒醒吧!”这种绝望的哀嚎。但讽刺的是,谁知道呢?他们呼唤过来的竟然是曾鞭挞世界的纳粹第三帝国。总而言之,这特殊的视角也十分值得钦佩!
gaosq1996
哈哈这个蛮有趣的,的确很魔幻现实主义,就是周六去的人太多了。
kittievickie
据说这个展览还有“霍家基金”的支持~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德国画家的作品。那个时候全欧洲都在达达和超现的影响下,“魔幻现实”也像是超现实主义的延伸,画面上能够看出战争创伤与恐惧的痕迹,以及社会失序造成的彷徨不安等纷乱的情绪和意识。有些作品里也能看到德国表现主义的影子,比如《Prachatice的乞丐》(图2),建筑和街道的轮廓不是现实中的直线,而是涌动的曲线,就像蒙克的《呐喊》。 P.S. 展览中有幅保罗·克利的作品,虽然尺寸不大,辨识度却很高。记得小学的时候某一册美术书扉页的名作欣赏就是他的《喜歌剧“航海者”中的战斗场面》,印象深刻,风格明显和这里展出的《喜剧》(图3)高度一致。
展馆里的其他展览
附近的展览
附近的展馆
© 2015 - 2024 iMuse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