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展览将呈现一批砚台,系统梳理中国砚文化两千余年来的发展历程。展览还特别介绍山西绛州出产的「澄泥砚」,介绍其历史、特点及当代传承。
砚台源于新石器时代的石质研磨器,至秦汉时期,砚台成为文房用具的重要组成部分。汉代砚台以石砚为主,也有鎏金铜质、髹漆木质等,形态上多为长方形、圆形。
隋唐至宋元,中国传统书画的繁荣极大地推动了砚台文化的发展。唐宋时期的砚台器型多样,制作考究,箕形砚成为主流,同时盛行辟雍砚、抄手砚。藏砚、评砚成为文人风尚。
明清时期,砚台已不再局限于研墨功能,更化身为文人案头的雅玩赏鉴之物。明清砚台造型美观、雕刻精细、图案丰富,体现着鲜明的文人意趣与审美取向。
部分展品:
磨石、赤铁矿,仰韶文化,山西运城永济晓朝遗址出土
辟雍铅釉陶砚,隋代,山西太原沙沟墓地斛律彻墓出土
黑地白绘花瓷洗,金代,山西河津固镇瓷窑出土
梯形灰陶暖砚,元代,山西新绛绛州大堂遗址出土
陶砚,元代,山西临汾西赵张鼎成墓出土
石砚,清代,山西忻州忻奇大道建设工程考古发掘出土
澄泥抄手砚,宋代
漆砂剔红盖砚,清代
© iDaily Media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