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人与自然间的均衡、和谐,一直是中国美学重要的理念,具体实践于玉石工艺的领域中,即为「量材就质」的设计观。
简而言之,「量材就质」就是顺应材料自然天成的色泽或形态,以决定作品的主题、纹样。这是匠人在预设的条件下,通过充分理解质材特色,激发个人创意,协调天然与人为的创作方式,其结果往往出人意料,却又似乎理所当然,恰如其分,所以称巧,是谓「巧雕」。
商代晚期的玉龟是目前可知最早的一件巧雕玉石作品,出土于安阳殷墟,距今已三千余年。其白身黑壳,生动讨喜,没有一般远古遗物给人的神秘与疏离感,可见「巧」的意念是能够穿越时空距离的。除「真玉」外,玛瑙、玉髓类亦常用「俏色」的处理方式,取材则灵活多元,从吉祥寿意、人物花鸟,甚至是果蔬肉品,包罗万象,趣味盎然。
本院收藏的巧雕器,大多是十八、九世纪的作品,其中最让人印象深刻且钟爱者,非「清 翠玉白菜」莫属,其天然材质、人为创作、象征意义,三者搭配圆满,最足以呈现天人契合之妙。
© iDaily Media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