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9世纪,广州是世界贸易网络中的重要节点。在贸易全球化的背景下,广州成为了中西方艺术文化交流的门户和窗口。广州口岸的外销画家尝试糅合中西方的绘画媒介和绘画技法,绘制符合西方「中国风」审美的作品,从而形成了有别于中西方传统审美的新式艺术形态。
本次展览将首次集中展出广东省博物馆「中国外销画」藏品系列近20年来的征集成果,同时汇集粤、港、澳多家文博机构的历史绘画藏品,共陈列约150件(套)展品,从画艺、画技、画材三个维度入手,讲述18、19世纪中外艺术家共同创造的中西方视觉艺术对话与调适的「广州时代」。
展览中重点介绍的中外画家包括乔治·钱纳利和林呱。乔治·钱纳利(George Chinnery,1774-1852)早年在英国皇家美术学院学习,是英国学院派「华丽样式」新风格的代表。1825年钱纳利来到岭南后,一直定居在广州,他根据广州沿海特殊的地理文化环境,对英国学院画风进行了调适,创造出独具特色的「钱纳利风」,影响了19世纪20年代以后众多中国外销画家的绘画风格。
《疍家女》,乔治·钱纳利,香港艺术馆藏
林呱(1801-1860)原名关乔昌,曾师从钱纳利,后自立门户,成为19世纪上半叶广州口岸最重要也最知名的外销画家之一。林呱尤其擅长肖像画创作,他的画作具有典型的英国学院派新古典主义肖像画画风,但细节处又有几分东方韵味,深受西方消费者的喜爱和追捧。1835年他的《老人头像》入选英国皇家美术学院展,林呱因此成为最早在欧洲画展上亮相的中国画家。
部分展品
《十三行行商卢茂官》,林呱或其画室绘,广东省博物馆藏
《街边小贩》,毕仕达,澳门艺术博物馆藏
《西方人物风景玻璃镜画》,清乾隆,广东省博物馆藏
《牧羊女图玻璃镜画》,清乾隆,广东省博物馆藏
《风景画》,廷呱或其画室绘
《珠江秋月》,19世纪初,香港艺术馆藏
展览海报
© iDaily Media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