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sm top

行将消退

排队时间  2分钟
218记录858想去

时间2018年3月24日 - 5月27日 10:00 - 18:00
周一闭馆
展馆上海外滩美术馆
地址上海黄浦区虎丘路20号(近北京东路)
费用全票:50元 学生票:20元 5月18日免费

本次展览将展出各大洲23位艺术家的29件作品,涵盖架上绘画、互动装置、摄影、录像等形式,以上作品来自意大利当代艺术机构山德雷托·雷·雷包登戈基金会收藏。其他展品包括两位上海艺术家宋涛张如怡为本展览特别创作的作品,丰富展览与本地语境的联系。

「行将消退」通过细致梳理文化脉络中的跨地域殊异性,在作品共同形成的艺术表达中,期望打开认识世界的辩证空间,持续催化人们探索未知事物的进程。「借由作品传递出的艺术陈述与图像,作为批判性思考的工具,带领观者走入陌生的景观与之对话,在知与未知的模糊边界试图重建想象的国度。」策展人谢丰嵘表示。

部分展出作品

《砰-砰房》,美国艺术家保罗·麦卡锡,综合媒材,1992年
这件装置作品是一个被解构的生活空间,参观者被邀请踏入这个看似家常的环境,但会在第一时间感受到空间的变化——移动的墙、不断开合的门和声响令观者措手不及。



《阿里亚纳》,法国艺术家马琳·于戈尼耶,16-9高清彩色有声单频录像,18分36秒,2003年
讲述了马琳在2002年夏天的阿富汗之行,原本计划前往潘杰希尔谷进行拍摄,后转而将镜头对准当地的普通生活,通过黑屏闪现的画面、富有诗意的独白,探究风景与历史的关系,以及主体与他者之间的观看的权力政治关系。

《阿里亚纳》属于三部曲之一,另两部在瑞士阿尔卑斯和巴西亚马逊进行拍摄,本次展览将完整展出三部曲。



《咚-嗒-嗒-咚-嗒》,开罗艺术家哈桑·汗,装置、声音,2005年
这件声音装置通过光和声音将参观者带到埃及街头,艺术家邀请6位埃及街头音乐人分别即兴演奏6首当地的莎比音乐,再进行音轨混缩成为一首全新的主观即兴演绎。



《你见过我吗?》,意大利艺术家波拉·彼薇,装置,2008年
运用羽毛、塑料、木材、聚氨酯泡沫等材料制作,趴在地上的黄熊仿佛唤起参观者对儿时毛绒玩具的记忆。



《仍旧无题》,美国艺术家派·怀特,2010年
这件长12米的巨幅壁毯描绘了黑色背景上的一缕缕白烟,抽象飘渺的图案实则由扎实的欧洲传统壁毯编织工艺所制成。



《午夜,加的斯》,英国艺术家利奈特·伊阿德姆-博阿基耶,布面油画,2013年
黑夜中一名非裔男子悠闲地躺在地上并向后望着,当观者走近他时,会愕然发现他似乎也正在看着你。

© iDaily Media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使用。

451张照片
46条评论
horseyes
我觉得这场展的精华在导览手册上,对作品和展览主题有很深刻的解读,语言严肃却具有诗化的表达,不仅是简单地介绍,而是如对话般表达创作意图,给予观者在理解上极大的帮助。如果能听策展人导览能获得以他的角度解读的更多信息:) 周日下午有幸赶上了策展人谢丰嵘的导览,在互动中先对作品产生自我感觉,再听解读。“行将消退Walking on the fade out lines”,这里的lines是传统,偏见,习以为常的秩序。艺术家直接把社会议题通过作品呈现出来,种族歧视,男权社会,女性压迫,LGBT少数群体,亲密关系界限,环境保护,甚至还有人类在高速社会变化下的异化。讨论的问题尖锐深刻,却并没有提供解答,这是观者自己需要思考的事情。 而所有作品,却又有一个统一的背景:我们生存在“他者”的凝视中,人类的胆怯,不安,细致地藏在作品里,在凝视中我们从自我中制造了他我,这场展就在尝试剥离他我的外壳,展现真实的存在。 一下午呆在这里,在导览后大家还对策展人提出了自己的疑问,收获非常大,艺术是件没有定论的事,需要沉浸和融入,去感知一丝一微细致的情绪,不在于它创造的材料、手段,而在于所涉及的人和事。 每次在RAM都会思考很多,明明没有华丽的视觉冲击,却能最近距离地触到艺术这件单纯的事。
bigdinosaur
把每一个作品看完后,现在回想还是意犹未尽。印象最深的是小电影院,最受启发的是大屏幕三部短片,最有意思是那副画(反正我是觉得他躺在一只大狗狗身上)。唯一要吐槽的就是耳机太少啦,感觉这个展挺有名诶,周内去还拍了会儿队,不过人也不是特别多。看到忘记拍照,推荐:-)
rompecabezas
外滩美术馆的布展一向很好 五一的周六去 听了讲解 出来的时候门外就开始排队了
展馆里的其他展览
附近的展览
附近的展馆
© 2015 - 2024 iMuse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