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展览共分为8个单元,将展出上海松江博物馆馆藏65方砚台,时间跨度从西汉至民国,系统展现了砚文化的艺术与历史。展出砚台质地包括石、青铜、澄泥、玉、陶、瓷等。
「简约质朴两汉砚」:考古发现不断有汉砚出土,说明汉代已普遍使用砚台。汉代松烟墨的出现,使砚的用途逐渐演变为专用的书写工具。汉砚有陶砚、铜砚、漆砚、玉砚等,以石砚最多,纹饰和造型简约质朴。
石饼形砚,西汉
「雏凤清音魏晋南北朝砚」:足砚兴起于汉代,盛行于魏晋南北朝,两晋时期用金属做砚逐渐流行。南方越窑瓷器的青莹釉色带动了青瓷砚的产生,北方则出现石雕砚。
石雕方砚,北魏
「繁盛雍荣隋唐砚」:砚在唐代进入繁盛发展期,砚材质地的变化形成了端、歙、红丝、澄泥四大系名砚,打破了以往以陶砚为主,青石砚、瓷砚为辅的砚文化格局。瓷砚在原来白、青等色的基础上,又增添了赭彩、绿彩、黄彩等。砚制以辟雍砚和凤字砚为两大主流。
洪州窑青釉带笔插辟雍砚,唐代
「雅致端庄的宋砚」:凤字砚经隋唐、五代至宋已演变成长方形的抄手砚,成为宋代主要砚式,「太史砚」则是宋代抄手砚的典型砚式;砚形基本是唐代的延续和演变。
褐釉笔山暖砚,宋代
「粗犷厚朴元明砚」:元明制砚基本上延续了宋代,但略显粗犷和朴拙。元明时期出现较多的题铭砚,并根据实际需要增加其它设置,如石暖砚、铜暖砚、铁箕砚等。
带笔架暖砚,明代
「崇石尚工清代砚」:文人艺术家对艺术作品的推崇,为清代砚台的审美化提供舞台。此时的砚台制作呈现出艺术性、工艺性、鉴赏性并重的特点,反映了文人雅士的爱好和审美。清代与砚学相关的书作超过20部,揭示了砚文化的内涵。
松花江石曲水形砚,清代
「山川之精英」:板岩是制作石砚的主要材料,风化的岩石经过水流的冲刷,逐渐沉积胶结成为致密的岩石。这一单元将重点介绍可以制作石砚的材料,例如端石、歙石、洮河石等。
端石仙桃云蝙纹砚,民国
「峦嶂之风华」:这一单元将关注砚铭及颂砚诗文,回顾历代文人对砚台的特殊情怀。
吴昌硕铭王震临金冬心像端石太史砚,清代
© iDaily Media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