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正值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作为贯穿城市东西的核心主轴,深南大道不仅是交通动脉,更是记录时代变迁、承载集体记忆的重要文化地标。
本次展览以深南大道为叙事主线,分为「时光褶皱」「流动的风景」「人间剧场」「未来诗篇」4个板块,以扎实的文献整理为基础,结合深圳美术馆近年来的馆藏、借展、特邀创作与公开征集,探讨城市发展过程中地理空间与人文情感的双重互动。
在宏观层面,展览聚焦深南大道作为「城市脊梁」的空间功能,通过规划图纸、文书档案与影像资料,还原道路规划背后的决策过程与社会动力,审视基础设施与国家政策、地方治理之间的深刻联系。
在微观层面,展览关注深南大道与人的互动关系,聚焦个体经验与集体记忆的交织,通过与城市生活相关的艺术创作、老照片与日常物件,呈现市民与道路共同成长的情感联结。
参展艺术家以绘画、纪实摄影与雕塑等形式,再现大道沿线标志性建筑与城市景观的变迁,如上海宾馆、电子大厦、地王大厦以及深南大道不同路段,反思现代化进程中空间资源分配的机制与影响;以声音装置与互动影像等形式,将建设者们的热情、华强北商圈的繁忙、沿线城中村的改造、AI 时代的深南大道等场景转化为具有温度的城市叙事,揭示现代化进程中普通人的适应性、创造性与柔韧性。
部分展品
《深南大道上海宾馆路段——深南中路与华富路连接》,何煌友,1982年,摄影
《人民之牛》,张广,2008年,纸本水墨设色
《拓荒者》,潘喜良,2018年,纸本水墨设色
《花园》,梁铨,2025年,色、墨、宣纸拼贴
《雨中深南大道》,宋玉明,1994年,纸本设色
《新的起点》,赵伟东,2013年,布面油彩
《无名草》,骆文冠,1991年,纸本综合水印
《深圳经济特区》,冯少协,2024年,布面油彩
© iDaily Media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