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展览共展出47件珐琅器,年代从清代至民国,工艺包括掐丝、锤胎、画珐琅等,呈现匠心独运的摆件、实用器。展览从珐琅产生的背景、传播过程、制作工艺、对生活的影响等方面,展示珐琅器的前世今生。
珐琅又称佛郎、法蓝,是隋唐时期古西域地名「拂菻」的音译。当时东罗马帝国和西亚地中海沿岸等地制造的搪瓷嵌釉工艺品称为「拂菻嵌」。公元13至14世纪掐丝珐琅工艺传入中国,元代中后期已经出现掐丝制品。
至14世纪末,掐丝珐琅与传统金属制作工艺、镶嵌工艺融为一体,技艺渐日趋成熟。15世纪中期,明代景泰年间的铜胎掐丝珐琅工艺达到顶峰,采用该工艺制作的精美金属器被称为「景泰蓝」。
部分展品
© iDaily Media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