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修(Henri Michaux)1899年出生于比利时纳姆尔城,亲历两次世界大战的流离失所。木心1927年出生于中国乌镇,青壮年时期深受压抑与迫害。绘画与诗作同为两位艺术家救赎内心的方式。
本次展览由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和木心美术馆联合举办,将展出两位艺术家的画作与诗集近50件,这是米修画作第一次在中国展示,亦是木心画作在上海首次展示,旨在呈现两者的内心关联和迥异之处,以此构建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相遇。
左:《无题》,亨利·米修,1974年
右:《纠缦卿云》,木心,1977-1979年
米修(1899-1984)自学写作与绘画,他的诗作诙谐怪诞,画作极具个人色彩,游走在具象与抽象艺术的临界处。在60年的创作生涯中,他发表了多部诗集、散文集、游记,并留下记录服药感受的文字与绘画。
木心(1927-2011)自幼酷爱绘画、文化与音乐,12岁写诗,16岁在当地报刊发表散文,1946年进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师从林风眠学习绘画技艺,毕业后曾先后担任中学教师与上海工艺美术厂设计师。1970年代他的所有书作被抄没、三次遭囚禁,在狱中写下65万字《狱中笔记》,1982年定居美国纽约,直至2006年返回家乡乌镇。
部分展品
《无题》,亨利·米修,1969年
《无题》,木心,1985-1990年
《无题》,亨利·米修,1960年
《浦东月色》,木心,1977-1979年
《运动系列》,亨利·米修,1950年
© iDaily Media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