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庆历年间,工匠毕昇将胶泥制成单字薄片,通过火煅定型后排列于铁板上施墨印刷,这便是最早的活字印刷术。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评价这一创举:「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活字印刷术比雕版印刷更为便捷,效率更高,是印刷史上的重大革新,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次展览将呈现苏州博物馆收藏的十种活字印刷本古籍,印刷年代上起清康熙六十年(1722),下至清宣统二年(1910),内容涵盖诗集、文集、地方志、家谱等,带领观者一窥中国活字印刷术的历史,领略曾经在胶泥、木块、铜锡间流转的智慧。
部分展品
《杨忠愍公全集》三卷,(明)杨继盛撰,清光绪二十年(1894)木活字印本
《洽隐园文钞》四卷,(清)韩是升撰,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木活字印本
《爱日精庐藏书志》三十六卷《续志》四卷,(清)张金吾撰,清光绪十三年(1887)徐氏灵芬阁木活字印本
《钝翁文录》十六卷,(清)汪琬撰,清光绪十三年(1887)种月锄梅室木活字印本
© iDaily Media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