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石学作为中国考古学的前身,发端于北宋时期,鼎盛于清代,主要研究对象为古代青铜器和碑石,尤其是上面的文字铭刻及拓片。金石学在广义上还包括竹简、甲骨、玉器、砖瓦、封泥、兵符、铭器等文物。
古代文物的出土、研究和编目方法在宋代日臻完善。经历元、明两朝低谷后,古物研究在清代迎来复兴,学者通过文物的收藏、鉴赏和记录,建立关于过去的知识系统,增进对身边世界的认知。
本次展览将通过有关青铜器和碑石铭文的研究,结合文物、书法、绘画藏品和文献资料,阐述金石学对中国艺术发展的重要性和影响。
部分展品
《风雨渡河图》局部,清代
《宋代砚台》局部,清代
《八破图》四幅,孙鸣球,清代
《新订三礼图》,聂崇义著,清代
四山纹铜镜,战国时期
© iDaily Media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