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构时尚」是一个「不完美」的时装展,展品大多是被改制、被磨损甚至未制作完成的服饰,展览旨在探索它们本身的缺陷和所承载的记忆,回归时装的本质——它们存在的目的是给人穿戴,而且会随着时间而损坏。
有破损或修补的服装展品通常不受参观者的喜爱,博物馆工作人员会通过灯光及布局等设法遮掩这些缺陷。近年来,研究人员开始注意到另一方面——「缺陷」记录了其原主人的故事,强调了服装和个人之间的「亲密关系」。
下摆改长的锦绸胸衣,约1750年
人们往往会对价值较高的服装进行长期的养护,这既是一种「保值」手段,也代表着主人对它的珍惜。身材变化、家庭变故或社会审美潮流的更替,还会促成人们主动对服饰进行修改。
在没有「可回收」材料的时代,人们一般出于节俭的目的,会将旧衣服彻底裁剪重制为新装,也有一些设计师以此探讨创意、过度消费等话题。「未完成」的时装能够为设计制作流程提供直观的诠释,而在当代,一些被故意设计为「破损」外表的作品逐渐成为设计界的新时尚。
由棉线衫改制成的连体衣,1966年,设计师:Betsey Johnson
羊毛及塔夫绸礼服(半成品),约1880年
丝绸雪纺晚礼服,1956年,设计师:Jean Dessès
© iDaily Media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