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展览以「邬达克与近代上海建筑」为主题,展出超过60件(组)反映邬达克生平和近代上海建筑的文物、文献、照片等,其中部分邬达克的档案、照片和个人物品是首次展出。
1914年邬达克游历欧洲时的手绘稿
自近代伊始,「海纳百川」已然成为上海这座城市在建筑样式上的文化物语。中外建筑师在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40年代建造了众多兼容东西方建筑技术与艺术的优秀建筑。
在上海近代建筑的建设盛期,匈牙利籍斯洛伐克人、建筑设计师拉斯洛·邬达克(Ladislav Hudec)从建筑设计学徒起家,从外滩万国建筑的国际多元性与南京路商业建筑的的繁华景象汲取设计灵感。
1910-1914年邬达克大学期间的成绩报告单
他先后设计建造出上海第一座「外廊式公寓」的武康大楼、「远东第一影院」的大光明大戏院和曾经享有「远东第一高楼」的国际饭店等数10幢代表建筑,如今已然成为上海的重要地标与景观。
建设中的国际饭店
本次展览共分为4个部分,分别为「近代海派建筑流变」、「来到上海的异乡人」、「建筑谱写的诗歌」和「为自己建造的家」。展厅还采用多媒体沙盘、互动触摸屏等方式展现文物,透过文物讲述建筑大师与海派文化的故事。
部分展品
《商业工程师》杂志关于国际饭店的介绍
邬达克写给父母的信
在信中向家人描绘了自己所工作的克利洋行在外滩的大致位置
展览现场
© iDaily Media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