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请注意 10 天内闭馆时间
受疫情影响2022年3月11日起闭馆

佛陀圆寂后,佛教继续发展,信众遍及各社会阶层,僧伽制度也逐渐形成,此时教义主张只要弃俗信教便有望成佛。这一观念的产生引发了佛学的巨变,后在其引入「普迦」(源自印度教的礼拜仪式)和「膜拜」的概念后,佛陀被尊崇为神,人们也由此开始热衷于祭拜佛陀的身骨遗物和象征符号。
佛陀形象的诞生对佛教及佛教艺术的意义重大,使得新兴的「大乘佛教」有别于「小乘佛教」成为一大派别。大乘佛教的偶像崇拜以「佛具三身」(即法身、报身和应身)为核心理念,该理念经「五方佛」(指东南西北中五方各有一佛主持)演绎后又得到进一步发展。印度的后期密宗以「本初佛」为核心——即自生的原始佛。「五方佛」系由此化现,继而衍生出相应的菩萨及女性眷属。
部分展品:
佛立像

初转法轮像

宫中佛陀

须大拿本生

© iDaily Media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