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sm top

中国古代青铜馆

排队时间  1分钟
175记录118想去

时间2024年2月2日起,常设展
10:00 - 18:00 提前1小时停止入馆
周二闭馆(法定节假日除外)
2024年2月12日至24日延长至21:00
展馆上海博物馆东馆
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世纪大道1952号
展厅一楼
费用Free(需预约)

上海博物馆的中国古代青铜馆最早展出于1973年,为国内外第一个专题陈列中国古代青铜器的艺术馆。本次开放的东馆青铜馆为50年以来的第六次陈列改建,呈现逾500件展品,划分萌生期、育成期、鼎盛期、转变期、更新期、融合期、复古期、青铜器制作技术等8个板块,系统反映公元前18世纪夏晚期至公元19世纪中叶清中期的3600年间,中国古代青铜器发生、发展、演变的历程。

青铜器萌生期为夏代,此时青铜器已具有礼制内涵,标志着中国业已步入文明社会。育成期为商代早、中期,这一时期青铜器在黄河、长江流域多有发现,奠定中国古代青铜艺术鼎盛繁荣的基础。鼎盛期为商代晚期至西周早期,此时青铜艺术迎来高峰。转变期为西周中晚期至春秋早期,青铜艺术发展由繁缛转为质朴简率,列鼎、编钟也开始出现。更新期为春秋中期至战国,此时青铜艺术再次出现高潮,青铜器区域特征明显。

大克鼎,西周中期



前5个板块是对夏商周青铜艺术发展和分期的概括和总结,自1973年青铜馆开展以来沿用至今。本次展览在原有体系上新增两个板块:第一是融合期,秦至五代,展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历史进程对青铜器发展的影响;第二是复古期,北宋至清中期,展示宋代以来仿造夏商周三代的复古礼器,反映统治者倡导以儒学为核心的价值观以及对后世及东亚的影响。

「青铜器制作技术」板块分铜矿石的开采和冶炼、青铜器铸造技术、青铜器的合金成分以及复合金属技术、青铜器表面装饰及处理技术四个单元,辅以多媒体视频、互动游戏、专题展示等,让观者更好地了解相关知识。

展品方面,青铜馆过往陈列中的大部分展品将继续展出,如「海内青铜器三宝」之一的西周晚期大克鼎、春秋早期的盥洗器子仲姜盘、春秋晚期的牛形酒器牺尊等。同时新增近百件展品,包括夏晚期的绿松石牌饰单翼铃、铸有早期青铜器铭文的甲壶、战国中期的标准量器商鞅方升、新莽的同律度量衡和诏版、北宋的大晟编钟、明代的喷水鱼洗等。

部分展品

镶嵌兽面纹牌饰,夏晚期



甲壶,商中期



子仲姜盘,春秋早期



商鞅方升,战国中期



镶嵌几何纹敦,战国晚期



中宫雁足灯,汉建昭三年(公元前36年)



大晟蕤宾中声钟,北宋



展览现场






© iDaily Media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使用。

442张照片
29条评论
naomialetta
子仲姜盘
kiwi
青铜馆感觉文物和老馆基本一致,东馆几个夹层很容易忽略,指引需要加一下。
行走的海风
我最近用失眠一整晚来思考了一个问题:上海博物馆(东馆)的“中国古代青铜馆”是不是中国最好的青铜器展览?最后得出结论,不是“最好”,而是“唯一”。即使是我这样一位对青铜器一窍不通的门外汉,在步入青铜馆的那一刻开始,就会被展厅内精彩的藏品深深吸引。最初的藏品来自晚清江南著名收藏家如潘祖荫、吴大澂,以及陈介祺、阮元等人收藏的流传有序的名品。历年的捐赠者为上博奉献了大量私家藏品,尽管它们在出土信息方面有所欠缺,但瑕不掩瑜,这些能被藏家选择的传世之器,自然能够反映各自所处时代的最优品质,因此,我们反而可以在展厅内按照时代顺序,感受中国青铜器的发展脉络,体会每一件器物上的时代信息。“中国古代青铜馆”构建了完整的青铜器发展体系,这个“馆”字完全可以等同于“博物馆”的概念。实际上,故宫和国博在青铜器收藏方面并不输给上博,然而前者展厅常年不开,后者将青铜器纳入“古代中国”叙事,站在青铜器展览的角度,两方都无法与上博比拟,不得不说是种遗憾。幸好还有上博,所以每当展厅内熙熙攘攘人群接踵,就丝毫不觉得奇怪了。 补充一点点,上海博物馆青铜器类别的三件禁出文物晋侯稣钟、大克鼎和商鞅方升皆在展线上。特别是晋侯稣钟,自2024年9月11日起,在三个月展期内,上海博物馆收藏的14件回购编钟与山西博物院收藏的2件出土编钟再次合璧展出(图7),成为继大盂鼎、大克鼎在2021年合璧展出之后,上海博物馆在青铜器展示方面创作的又一佳话!
展馆里的其他展览
附近的展览
附近的展馆
© 2015 - 2025 iMuse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