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sm top

莫奈 睡莲时刻

排队时间  9分钟
70记录704想去

时间2025年3月7日 - 6月8日 10:00 - 18:00
提前30分钟停止入场 周一闭馆(法定节假日除外)
展馆京都市京瓷美术馆
地址京都左京区冈崎圆胜寺町124(冈崎公园内)
展厅本馆北回廊1层及南回廊1层
费用全票:2300日元 大学高中生:1700日元 初中小学生:1000日元 学龄前儿童免费

1890年,法国印象派画家克劳德·莫奈(Claude Monet)在法国吉维尼(Giverny)小镇购置了一栋花园住宅,在庭园中建造池塘和小桥,并栽种睡莲、垂柳等花卉植物。此后26年间,莫奈反复描绘睡莲池中的盛开睡莲与水中倒影,共创作约250幅画作,「睡莲」亦成为他晚年最重要、最具代表性的作品系列。

本次展览以「睡莲」系列画作为中心,展出法国玛摩丹美术馆收藏的约50件莫奈画作,结合日本国内的藏品,全面回顾莫奈晚年的艺术创作,带领观者领略画家在其漫长创作历程中所达到的境地。

《睡莲,暮光效果》,Claude Monet,1897年



第一章:从塞纳河到睡莲池

1890年,50岁的莫奈购买了7年前他搬到吉维尼时租住的房屋及周边土地,决定将这里作为他最终的归宿。这一时期,他也确立了在不同时间和天气下反复描绘同一主题的系列画法。1890年代后期,莫奈的主要创作主题是他连续三年访问的伦敦风景,以及他长期关注的塞纳河风景,在这些画作中水面的倒影占有重要地位,这预示了后来的「睡莲」系列。

1893年,莫奈为自宅花园新购了一块地,从塞纳河的支流引水建造了睡莲池。起初莫奈只是观赏睡莲,后来他渐渐产生了创作的冲动,随着1901年睡莲池的扩建,这种创作热情到达了高峰。1903年至1909年,莫奈创作了大约80幅「睡莲」主题画作,在这些作品中,他的目光迅速聚焦于水面,周围的实景描绘逐渐淡化,最终画面中只剩下漂浮在水面上的睡莲与水中倒影,以及光的闪烁反射。就这样,塞纳河的流水化作睡莲池,成为莫奈晚年最大的创作源泉。

《吉维尼附近塞纳河支流的日出》,Claude Monet,1897年



第二章:水与花的装饰

在19世纪末的法国,装饰艺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鼎盛时期,许多画家纷纷投入装饰画的创作。莫奈也不例外,他首次创作装饰画可追溯到1870年代。在开始绘制睡莲后,莫奈萌生了创作「大型装饰画」(Grande Décoration)的想法,「我曾想用睡莲来装饰客厅沿墙伸展,占据全部墙面,使人产生置身于无边无际水面的幻觉。

1909年举办「睡莲,水景系列」画展后,莫奈遭遇了种种不幸,包括视力受损(后被诊断为白内障)和爱妻去世,导致他的创作一度陷入停滞。至1914年,莫奈重新燃起创作热情,开始投身于大型装饰画的创作。

最初,莫奈不仅设想以睡莲为主题,还计划将池塘周围种植的各式花卉加入画中,其中沿着拱形花桥攀爬的紫藤和池边盛开的百子莲扮演着重要角色。然而,最终莫奈放弃了用这些花卉衬托睡莲的想法,选择仅以无边无际的水面和倒影覆盖整个画面。

《紫藤》,Claude Monet,约1919-1920年



第三章:通往大型装饰画之路

莫奈自1914年起创作的大型装饰画首先以其画面的巨大尺寸为特点,以产生让观者身临其境的效果。这一时期的《睡莲》画作通常长达2米,尺幅是早期睡莲画的数倍。为了适应这些巨型作品的创作需求,莫奈新建了一个宽敞的画室,在这个画室中,他常常根据在户外完成的习作,再在巨大空白画布上进行创作。

这些作品是莫奈从自然光影印象出发,通过记忆将其内化并重新构建的尝试,可以说是对印象派绘画的一种超越。除极少数例外,莫奈在生前几乎没有出售大型装饰画的相关作品,而是不断进行试验和改进,直至1926年去世。

《睡莲》,Claude Monet,约1914-1917年



第四章:色彩的交响曲

莫奈晚年尽管饱受白内障困扰,甚至不得不依赖颜料的标签和调色板上的位置进行作画,但他仍保有旺盛的创作热情,在过往用色经验的基础上大胆尝试新的色彩搭配

从1918年底到去世前,莫奈在进行大型装饰画创作的同时,还创作了几个独立的小型系列画作,主题包括「水上花园」中的日本桥垂柳,以及花园中的玫瑰拱门。这些作品有着强烈的笔触和鲜艳的色彩,显示出晚年莫奈创作中具革新性的一面,并被视为195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抽象表现主义的先驱。

《从玫瑰园看到的房子》,Claude Monet,约1922-1924年



尾声:颠倒的世界

「在众多的人们饱受痛苦和生命逝去的时刻,思考形状和颜色的细微之处或许是可耻的。然而,对我而言,这是摆脱悲伤的唯一方法。」

1914年莫奈开始创作大型装饰画时,恰逢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918年11月12日,「一战」停战次日,莫奈写信给当时的法国总理乔治·克列孟梭(Georges Clemenceau),提议捐给国家一套大型装饰画作为「和平的纪念」。画中描绘的垂柳有着流泪般的姿态,象征着悲伤和哀悼

莫奈去世后的次年即1927年,艺术家捐赠给法国政府的这套画作最终在橘园美术馆的「睡莲」展区面向公众展出。促成画作展出的克列孟梭在这些画面中看到了一个「颠倒的世界」,这是一个由阴影和光线组成的、水上漂浮的世界,睡莲与树木、云朵的倒影在水面上交织融合,营造出一种宁静梦幻的氛围。

时至今日,莫奈在一系列睡莲画中构筑的真实与幻影交织、无边无际的水面世界依然吸引人们目光,为人们带来安宁与安慰

《垂柳和睡莲池》,Claude Monet,1916-1919年
橘园美术馆藏《睡莲:晨曦垂柳》的习作



部分展品

《百子莲》,Claude Monet,约1914-1917年



《日本桥》,Claude Monet,1918年




《睡莲》,Claude Monet,约1914-1917年



《睡莲》,Claude Monet,1916-1919年

© iDaily Media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使用。

101张照片
24条评论
心深处的黒天鹅
计划外却带来最大惊喜的展是京都京瓷美术馆的“莫奈:睡莲时刻”。一句话评价:走出展厅的第一时刻你会迫不及待与朋友分享的一个展。 来自玛摩丹美术馆的50多件作品全面回顾了莫奈最后时期的创作。事实上,很多作品在法国、在上海都看过,但精心的策展却将莫奈更多的面相展现出来,带来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感悟。 追逐光影是莫奈一生的课题,但他晚年的创作却极富东方哲学。他的画作中岸边的风景慢慢地消失了,溢满整个画框的是水面和波光中的重重倒影。时而他会将真实的岸边风景与水中倒影并置。一种东方式的散点透视和水中月镜中花的诗意弥漫在画面中。真实还是虚幻,东西方的哲学思考在此刻殊途同归。 生命的最后时刻,饱受白内障困扰的莫奈依然在坚持对色彩的探索。那时的他对光影和色彩不再是眼睛看到的客观。它们带着他的记忆和经验,成就了新的风景。那个风景不再是印象派的,而更像是呼之欲出的抽象表现主义。 究竟如何评价一个好的展,这也是在日本看三大国宝展时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我想它一定不是重量级国宝的堆砌。策展人能用有限的展品(即便只有一件或两件重量级展品),也能将他的想法和思考清晰地展现出来,给观众抛砖引玉。这是现阶段的我更期待看到的展。
kiko1105
很美 莫奈和京瓷都是
svbeev19981116
真的好美
展馆里的其他展览
附近的展览
附近的展馆
© 2015 - 2025 iMuse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