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在中国的历史上具有图腾、祭品、食物、农耕和交通工具等多重功能,它的形象也被赋予勤勉、本分、力量、隐逸等内涵。为迎接农历辛丑牛年的到来,上海博物馆首次聚焦汉文化圈下的生肖习俗,与韩国国立中央博物馆共同办展,甄选4件与牛相关的文物展品在博物馆一楼大厅展出。
4件文物展品分别为上海博物馆馆藏的「青铜凤纹牺觥」和「景德镇窑五彩耕织图碗」以及韩国国立中央博物馆的「青瓷镶嵌牛纹罐」和「铁制嵌银丝方形火炉」,从不同层面体现传统社会中的两大重要牛事主题——祭祀与农耕。
与此同时,上博绘画馆、印章馆和玉器馆亦特别展出相应材质的牛年生肖文物,如《甯戚饭牛图页》、《柳下双牛纨扇页》、「丁丑进士」 白文石印与木印等,参观者可前往参观探索。
部分展品
青铜凤纹牺觥,商代晚期,上海博物馆藏
牛在商周时期是最隆重的祭祀牺牲,青铜觥是用于盛酒的礼器。这件器物为一头牛的造型,牛首、牛背作盖,牛背上立有一虎为盖钮。
景德镇窑五彩耕织图碗,清康熙,上海博物馆藏
这件瓷碗以五彩装饰,碗心绘牧童骑牛,外壁绘农夫驱赶水牛耖田的场景。这幅图像来源于康熙《御制耕织全图》,一侧以金彩书写南宋楼璹的《耖》诗一首。
青瓷镶嵌牛纹罐,高丽王朝(13世纪),韩国国立中央博物馆藏
镶嵌青瓷创烧于12世纪,是高丽青瓷中的特色产品,用高岭土制坯,在半干的状态下阴刻出纹样,填入白色或黑色彩料后初烧,再施以透明性良好的青釉二次入窑烧制。这件器物的罐口部外翻,罐身用镶嵌技法线描了四头牛的形象。
铁制嵌银丝方形火炉,朝鲜王朝晚期(19世纪),韩国国立中央博物馆藏
这件铁制火炉配以黄铜把手和底座,炉盖和炉身采用嵌银丝技法,在器物表面制作凹槽,嵌入银丝锤打,形成纹样。炉盖每面各有一窗,左右缀以梅菊。炉身刻画以「隐逸」为主题的四则中国古代书画场景:农田耕作图、孟浩然探梅图、三顾茅庐图和王羲之观鹅图。
《甯戚饭牛图页》,任熊,清代,上海博物馆藏
《柳下双牛纨扇页》,宋代,上海博物馆藏
「丁丑进士」 白文石印,明代,上海博物馆藏
「丁丑进士」 白文木印,明代,上海博物馆藏
© iDaily Media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