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雕是中国传统的微型雕刻工艺,主要以桃核、杏核、橄榄核等果核为材料。艺人们利用果核的自然形态和起伏变化,采用雕、镂、镌、锉、凿、钻等技法,雕刻出各色人物、花鸟、兽虫、山水、舟船、楼阁等形象和文字内容。
本次展览汇集105件(套)核雕作品,旨在挖掘核雕作为宫廷艺术收藏品与民间工艺品的历史人文底蕴,以及明清以来的工艺传承。
展览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回顾核雕的历史。果核雕刻在宋代就已出现,明中期以后,商品经济的繁荣与市民阶级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极大地促进了核雕工艺的发展,乾隆皇帝对核雕的喜爱,推动核雕艺术在清中期达到鼎盛,形成了雍容华贵的宫廷艺术品格。
花卉绶带鸟,清中期
清末战事频繁,官造核雕销声匿迹,核雕艺术在民间艺人的手中继续发扬光大。1970年代以来核雕工艺再度蓬勃发展,2008年核雕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展览第二部分介绍核雕的题材与范式。明清核雕工艺品题材广泛,以核舟、花鸟、罗汉等为代表。这些题材与样式经历市场的考验,形成固定范式,对核雕工艺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部分展品:
仙人,明至清代
马上封侯,清中期
十二美人,清中期
丰渔,清中期
全透核舟,清晚期
蛇,清末民初
桃核元宝核舟,民国
展览海报
© iDaily Media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