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地理学会(National Geographic Society),是全球规模最大的非营利科学及教育组织,其正式会物已出版125年,长年以准确客观的报导、精采绝伦的摄影、精致细腻的制作,被公认为全球杂志出版的标竿。
今年是美国国家地理学会成立125周年,此次推出的「国家地理125年经典影像大展」原展于华盛顿,回顾了杂志自1888年创刊以来的经典之作,包括1984年阿富汗的绿眼少女、1991年探勘泰坦尼克号的海底照等世界名作。
展览分为八个展区:
深入险境:
125年来,国家地理学会成功拓展了对探险与发现的支持,赞助了许多探险项目,杂志摄影师记录下世界上许许多多未被了解的角落:如极地、冰川、高山、峡谷、海底、洞穴等,让全世界的观众得以及时了解探险家的最新进展。
影像历史:
照片,是《国家地理》杂志的语言,自1896年起,杂志就定位为一本「插图月刊」,1889年刊出了第一张户外照片,1905年刊登了11张西藏拉萨的照片,1910年刊登了手工上色的「彩色」照片,逐渐摸索出其独特的摄影风格和杂志基调。
人文探索:
深入陌生国度,报导各地民族的生活方式,是国家地理灌输于摄影师的一大使命。早在20世纪初期,学会赞助者希拉姆‧宾汉(Hiram Bingham)就曾前往「印加失落之城」马丘比丘进行发掘,开启了学会对考古学的恒久热忱。
生命之歌:
对野生动物的探究也是杂志的一大方向,摄影师们不断更新装备以拍摄出一张张生动的动物活动影像——跟踪、觅食、求偶、窜逃。丰富的身体语言揭开了动物行为的秘密。
摄影精粹:
国家地理之所以成为全球纪实摄影的殿堂,除了作品本身记录的事件与主题的重要性外,更是因为对美学的追求与创新。杂志对光线、构图与瞬间三大摄影要素设立了超高的行业标准。
愤怒大地:
1896年,杂志报道了日本海啸专题;1981年,又推出了圣海伦斯火山爆发专题,在大规模上演的自然灾害事件地,总有国家地理摄影师的身影。
走进科学:
科技日新月异,更替极为迅速,《国家地理》曾报道过1900年代的四面体风筝实验、1983年的电脑晶片,2010年的纳米科技等,时刻保持与时代尖端科技同步的节奏。
台湾记忆:
《国家地理》杂志曾以专题报导台湾十余次,对原住民、各地风光及农渔业、宗教等做了十分全面的描述。此次展览还首度策划了「台湾老影像」专区,展出1920年代至近代的台湾影像。
加拿大,1909,Robert E Peary
美国新墨西哥州洛色拉莫士,1958,B Anthony Stewart
Tanzania,1964,Hugo Van Lawick
© iDaily Media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