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sm top

河流脉搏:穿越边界交叠的世界

排队时间  0分钟
9记录64想去

时间2022年7月2日 - 10月8日 10:00 - 18:00
周一闭馆(节假日另行通知)
展馆广东时代美术馆
地址 广州市白云区黄边北路时代玫瑰园3期(地铁2号线黄边站D出口)
费用观众自定

本次展览聚焦发源于喜马拉雅山脉地区的四条河流——独龙江、怒江、澜沧江和元江,展示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艺术家作品,呈现他们对「河流沿岸」的观察和反思,尝试探讨殖民和战争,生态和发展,传统与迁移等社会议题。

四条河流流经高原、山地、平原、谷地、三角洲,最终汇入印度洋与太平洋。在海洋季风与陆地多样地形的影响下,河流沿岸地区形成了丰富多变的气候,季节性的洪涝向两岸提供了养分和生存条件,河水涨落形成冲积平原,是水稻文明生长的沃土,而高山峡谷则催生了独特的山地文明。

《象征》,影像截图,程新皓,2022年



在高山-峡谷-平原-河道之间,分布着多个正式和非正式的民族国家边界,同时与诸多以种族、性别、经济、宗教等因素作为划分标准的社会边界或意义边界层层交叠。在这些边界之间,多样的流动方式、身份认同、历史背景、社会结构互相影响、延异,形成充满活力的文化互嵌过程,并与世界上其它区域紧密关联。

本次展览既探讨了这一区域面临的问题与冲突,亦呈现当地的传说、神话、声景、口述、被重写的文本等。在这些无法划定边界、因而得以不被统治的表达中,历史以支流蜿蜒分散又汇聚的方式,星座般地散落在多重时空维度里。「河流脉搏」希望一窥这样复线的、也许虚构的、无中心的历史观。

部分展出作品

《无路之人》,摄影,夏本度·德,2018年



《心跳:鸟巢》,红外线摄像、影像装置,陈萧伊,2021年



《成为冲积层》,影像截图,潘涛阮,2019年



《好日子在后头?》,崔建,2022年,艺术家于怒江声音采样过程,摄影:骆忠华



《给海的信》,影像截图,林索占利纳,2019年



「漫长的恢复」系列,新闻摄影,吉特拉邦·凯康姆,2018-2022年


© iDaily Media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使用。

10张照片
6条评论
漠北野狐
一开始只是看快闭馆了在那之前去看看罢了,结果这个展真的,特别好。从选题到展览的内容,再到展览的表现上,都特别丰富和用心。虽然只有不大的展馆但是内容值得看三个小时以上。基本展品都有一个标牌注明了一些作者想表达的内容,很方便观众的对作品背景的理解。丰富的影像内容,多样的题材。 我最喜欢的是一个叫“象征”的影像,从云南的大象有关的历史发散到各个时期,涉及到了很多内容,象的象征性和个体命运。很多内容甚至让我想要落泪。 比如之前象群的北迁,除了一头独象留在昆明其他象群南返。但是那只独象却被人类击倒送回南边家乡。它的一年多的幸苦迁徙,脱离象群的决心,对期待中的回归故土的向往,全部化为乌有。 被人类捕捉,在半大不小的时候,脱离家乡并且经过漫长虐待,被铁链锁着和不熟的对象生八胎……的那个大象,“版纳”。 被符号化的群体被无视,个体的悲痛和被完全掌控的命运,在宏观叙事下仿佛不值一提,而对他们的苦难强行赋予意义与升华,更是残忍。 “版纳”的故事甚至被传颂,更有甚者将其记录在了象牙雕刻上。 “捕获大象的故事被记录在象牙上,热带雨林的茂密植被在白骨森森的景象中重叠,这仿佛是一种双重的胜利” 这个展览让我知道了在同样一条江的领域,战争不断发生,有人流离失所,有人挣扎求生,有人被奴役,有人试图以更多的视角看待世界,探究到底的心情看待日常生活,用热爱演绎新的传统,探索自然和人类的关系。 还有一组摄影我也很喜欢(虽然这里面的摄影都挺不错) 在雨林中等待,像爱丽丝梦游仙境的疯帽子 没有路的人,脚下的河流奔涌不息但是自己却寸步难行 在耕作时因为踩到地雷失去脚的人 丈夫是关于自然和传统文化保护的创始人,但是因为战争被无辜杀害,妻子还得继续保护自己和孩子。 在靠近前线的河段,还是在努力生活的人 流离失所的难民中,和小狗相拥并露出笑容的女孩,和坚决带着小狗逃难的人 所有的影像都值得认真的看完!!!!!
kiwi
近几期的主题聚焦于亚洲的民族,本期涉及到更过湄公河流域的族群文化历史,放映片单选择优秀,开幕是我的大爱段纯诗,本人气质很calm但又灵魂颜色鲜明
mukuge
有的片子不错
附近的展览
附近的展馆
© 2015 - 2024 iMuse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