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sm top

奥斯卡·巴纳克摄影奖40周年特展

排队时间  3分钟
71记录487想去

时间2020年11月28日 - 2021年1月31日
10:30 - 17:30 提前30分钟停止入馆
周一闭馆
展馆闭馆中 | 上海摄影艺术中心
地址上海市徐汇区龙腾大道2555-1
费用全票:40元

⚠️ 请注意 10 天内闭馆时间

2024年1月1日起永久停业

本次展览将展出2020年「徕卡奥斯卡·巴纳克摄影奖」(LOBA)获奖作品及优秀入围作品,并回顾该奖项自1980年创办迄今40年的历史。这是该奖项线下巡展第一次在中国举行。

「徕卡奥斯卡·巴纳克摄影奖」设立于1980年,以徕卡相机发明者 Oskar Barnack 的名字命名,旨在表彰「拥有敏锐洞察力,通过摄影作品探讨人与生存环境之间关系」的摄影师。该奖项从2009年起增设新人奖,以此鼓励和挖掘世界各地的年轻摄影师。

以下是2020年度8位入围决赛的摄影师作品:

《北极英雄:世界融化》(Artic Heroes – Where the world is melting),Ragnar Axelsson(冰岛)
该系列作品以黑白影像向雪橇犬和北极圈生活致敬。



《黑色夏日》(Black Summer),Matthew Abbott(澳大利亚)
2019年夏季,澳大利亚创历史记录的高温和持续干旱,导致山火蔓延2500万公顷。《黑色夏日》系列近距离报道了那场地狱般的山火。



《未来研究》(Future Studies),Luca Locatelli(意大利)
这是 Luca Locatelli 的一项长期摄影项目,致力于探索人类在地球上生存的新途径。他质疑「经济需保持长期增长」的观念,借用摄影的方式围绕人与自然和科技的关系展开讨论。



《越境-图巴之旅》(Beyond the Border – A Journey to Touba),Maïmouna Guerresi(意大利/塞内加尔)
这件摄影作品将女性的灵性与树的象征相结合。她高度艺术化的作品主要集中在塞内加尔拍摄,表现了介于传统与现代之间的日常生活。



《中国时代》(Sinomocene),Davide Monteleone(意大利)
Davide Monteleone 在该系列作品中探索「一带一路」倡议带来的变化,反映了中国在全球范围内不断增长的影响力。项目横跨四大洲,在埃塞俄比亚、吉布提、意大利、柬埔寨和哈萨克斯坦等地拍摄。



《新里斯本》(New Lisbon),Gonçalo Fonseca(葡萄牙)
该项目强调了里斯本的公寓和住宅的戏剧性境况。由于首都房地产价格暴涨,已有超过一万名居民失去住房。这位葡萄牙摄影师从个人故事中揭示了渐进中产阶级化的后果。



《地心游记》(Journey to the Center),Cristina de Middel(西班牙)
摄影师在这一项目中提到了凡尔纳(Jules Verne)同名小说中的超现实氛围和象征意义,以此来介绍当前中美洲的移民路线。项目和小说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多层叙事。



《太空项目》(Space Project),Vincent Fournier(法国)
该系列作品的拍摄始于2007年,目的是讲述了太空探索的故事。Vincent 一直坚持记录 NASA 的太空发射系统(SLS)等登陆火星的计划,并将一直延续到未来。他的作品引发了关于太空空间的未来意义和用途的讨论。

© iDaily Media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使用。

122张照片
16条评论
Flor de Sal
观看了展出的得奖作品,最大的收获就是得奖背后是观众可能会忽略的长期坚持。获奖的可能只是一幅或一组作品,其背后是坚持了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长期项目,日积月累的对某个主题深挖,尤其通过镜头让一些有意义的事件被定格下来,很有深意。
wangjinsen1997
展出作品本身没有什么特别吸引我的,尤其很多纪实摄影作品展出的感觉更多是直观的“精准的场景”加上“精妙的技法”。 但是运气好,今天刚好有个摄影师做分享,其主题一个是“大都会”,一个是“苏州河”,展示的主要是他作为一个旁观者和记录者的摄影师和作为一个经历者的上海人的视角,能看出从个人情绪流露收归到理性记录构建。大都会里大多以浦东三件套为背景,市井生活铺成前景,作宏大背景下的市民叙事。他的思路挺有意思的,概括而言可以是横向空间和纵向时间的对比,能看出人尝试跳脱维度的视角。用他的讲解一个是“AB面”的概念,即一个建筑不同的视角可能获得截然不同的观感,他也尝试两两配对去传递这样一个对比的思路,但幻灯片的展示有些限制;另一个我觉得是永恒和片刻的统一,时过境迁的画面却能莫名重叠,与一些机缘巧合捕捉的片刻——他繁忙奔波在魔都建筑群的此消彼长中,然后坐在这里跟观众叙述每一张照片的诞生与消亡。 这个摄影师本人也挺有意思的,一是回答问题中表示尽管他“大都会”主题中不断出现各个角度的浦东三件套,但陆家嘴于他像是没有关系的存在(很tricky的一点是他是一个本科学金融的上海人), 二是上海的快速动迁中他像是在记录一个不存在的城市。我特别喜欢他这里所说“不存在的城市”,这也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卡尔维诺“看不见的城市”,画面的更迭像其笔下无数个城市单元坍缩成一个平面,像是一个欠缺耐心的人不断推倒重建的沙盘游戏。卡尔维诺写“城市就像一块海绵,吸汲着不断涌流的记忆的潮水,并且随之膨胀着”,他的这套主题作品更像是海绵每一次受到挤压时留下的水渍的产物——经年累月的洇湿留下自然渗入的印迹。他同时引用《景观社会》,带过一句“城市是消费主义堆积而成的社会景观”,而摄影师的一个机遇或者灵感可以是记录城市的新陈代谢。 我也提了一个问题,好奇他这个项目的终点会在哪里,因为看到后面不可避免会有一些同质化的倾向,有时候可能人并不是一味求突破,而只是想寻找新鲜感。他表示终点可能是有一天他对这个叙事手法感到疲劳,同时也说“突破”在计划准备中。 很有意思的,有人问他能不能讲述一下什么照片背后的心路历程,他说大家见仁见智随意解读。其实很能理解,就像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尽管这个摄影师在我看来已经是努力表达了,但疲惫和无力感依然存在——因为同类总是少数。
claudia_feng
赶在闭展前去看的,展馆很小,展品不多,疫情期间人也不多,可以慢慢看
附近的展览
附近的展馆
© 2015 - 2024 iMuse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