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sm top

钟鼎铭盛世:中国古代青铜文明

排队时间  0分钟
55记录78想去

时间2023年4月28日 - 8月27日 10:00 - 18:00
提前30分钟停止入馆 周一闭馆(遇节假日顺延)
展馆深圳博物馆
地址深圳市福田区同心路6号
展厅古代艺术馆1-4号展厅
费用Free(需预约)

本次展览将呈现上海博物馆收藏的172件(套)青铜器,其中近半数文物为首次展出或从未著录,带铭文的青铜器达77件。展览分为「青铜的艺术」「礼制与战争」「社会与生活」「技术与工艺」共4部分,阐释中国古代青铜器的艺术、科技、历史文化价值,以及中国礼制文化的内涵。

青铜器古称「金」或「吉金」,是红铜与其他化学元素锡、铅等制成的合金。刚刚铸造出来的青铜器呈现金色,但经过数千年的氧化后产生锈蚀,变为了青绿色,故称青铜。中国青铜器种类繁多、造型奇特、纹饰瑰丽、铭文丰富、铸造技术复杂,在世界艺术史上占有独特的地位。

在中国古代,青铜器被广泛应用于祭祀礼仪活动和贵族宴乐场合,不同身份的贵族,拥有青铜器的种类和数量都有严格的规定,「礼乐制度」由此形成。青铜器的制度思想、文化观念、铸造技术不断向中国周边地区扩散,增强了中华文明的文化向心力和认同感,并对整个东亚文化圈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部分展品

戈卣,商代晚期



豕卣,商代晚期



凤鸟纹卣,西周早期



兽面纹卣,西周早期



厚趠方鼎,西周昭王



小克鼎,西周孝王



旅钟,西周厉王



透空镶嵌金银绿松石几何纹方镜,战国



阳信家雁足灯,西汉建昭三年(公元前36年)



展览海报


© iDaily Media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使用。

281张照片
11条评论
zhaoyang77273
深圳博与上博联合举办的“钟鼎铭盛世——中国古代青铜文明”展,看展览名字钟鼎彝器铭刻以为是第二个宝鸡国博展,但现场看仅仅是加强的韩国外展国内版 展览分: 1、青铜的艺术,本质是常设的逻辑,韩国的器物为主,补了20%,实话说和铭文没啥关系,底子还是器型纹饰 2、礼制与战争。我看的时候只有礼制。我理解2、3都是为铭文准备的。 3、社会与生活,有去年河南展的味道。上博现在的路数其实有点任何早期展都让观众“感知”中华大地早期国家形态。礼乐制度没讲透 4、技术与工艺。 厚趠方鼎、小克鼎出来了,基本框定了了这个展的下限不会太低。但明显重器没去拔高 青铜艺术之美感受到了,想展示的壮阔雄浑的青铜时代估计也就是开了个门缝 毕竟是新馆长第一个合作大展,期待后续
行走的海风
深圳博物馆大展“钟鼎铭盛世一一中国古代青铜文明”可能是我在近几年见过最好的青铜器主题展览,展览借用了四个展厅,分别以“青铜的艺术”、“礼制与战争”、“社会与生活”和“技术与工艺”叙述。展览展品全部来自上海博物馆,几乎都从未在上海博物馆本馆展出过,其中近半数甚至是首次展出。上博青铜器大多来自捐赠,所以这些青铜器看不到出土信息,但也正是因为来自藏家,这些青铜器无论从类型还是纹饰,都有极高的时代和地域特征,分布的领域十分宽泛,虽无重器,却全为标准,在全部172件(套)展品中,带铭文的青铜器就达77件,且保存状态极佳。通过展览叙事,观众可以获取更加全面的青铜器知识,对于像我这样对青铜器一窍不通的观众来说,这场展览简直就是教科书般的存在,观展全程节奏紧凑,畅快至极。说实话,在一场展览中,策展人想要迫切传递的那种热情,观众可以感受到,这就是一场可以感受到输出的展览,策展人用尽全力在告诉观众,一场展览,我们要看什么,要关注什么。可惜再美好的事情也有终点,展览于今日闭幕,以此帖送别展览,期待可以早日再见。
Betty
本来专程打卡苏绣,进错片场,下午一个多小时时间根本不够看。吃过饭晚上接着看(今天是博物馆日,特开放夜场也被我碰到了🫶) 晚上的人不多,都很有耐心的看。碰到了一位大叔很有研究,聊开了边聊边拍边听导览边观察,忙得不亦乐乎的,比看历史故事还要生动有趣。 这个展已经上传了好多精美青铜器。展出青铜之丰富多样,完全打破了对鼎还有簋,喝酒的以及众多酒器的简单认知。虽然很多的字不认识哈哈哈,但依旧不影响观看体验。各式奇特精巧的器型以及纹饰是这场展览的最好注脚。 从夏商西周到春秋战国,随着二里头和殷墟等的考古遗址被发掘,青铜无疑是历史上最辉煌的史实证明,即使消耗了太多人力物力财力,也是推动政治经济和文化进步的象征。
展馆里的其他展览
附近的展览
附近的展馆
© 2015 - 2025 iMuseum.